【鸿蒙OS.懒人包】四大技术特性:App可跨终端 系统更安全流畅
华为周五(9日)在广东东莞举行全球开发者大会,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正式对外发布华为自行研发的“鸿蒙”(HarmonyOS)。据介绍,鸿蒙OS是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OS,“鸿蒙”在中文有开天辟地的意思,以此为是意在要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和谐和方便。
鸿蒙OS共有四大技术特性,分别是分布式架构首次用于终端OS,实现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验、确定时延引擎及高性能IPC技术使系统天生流畅、基于微内核架构重塑终端设备可信安全,以及通过统一IDE支援“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实现跨终端生态共享。
第一个特性是指鸿蒙OS的“分布式OS架构”和“分布式软总线技术”,可通过公共通讯平台、分布式数据管理、分布式能力调度及虚拟外设四大能力,使相应分布式App的底层技术不会使开发者感到困难,开发者能够聚焦自身业务逻辑,开发单一终端的App,就等同于开发跨终端分布式App,也使最终消费者享受到强大的跨终端业务协同能力,为各使用场景带来的无缝体验。
第二个特性是鸿蒙OS使用“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IPC”两大技术,成功解决现有系统性能不足的问题。前者可调度处理系统中的运行优先等级及时限,等级较高的将优先保障调度,反应时延会降低25.7%;后者则由于鸿蒙的微内核结构小巧,使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行程间通信)性能大大提高,效率较现有系统提升5倍。
(编注:以Android为例中,不同的App可以看成不同的“行程”,每个行程都有各自一部分独立的系统资源,彼此隔离。为能使不同的行程互相存取资源并协调工作,就需要“行程间通讯”。)
第三个特性是鸿蒙OS采用全新的微内核设计,拥有更强的安全特性和低时延等特点。微内核设计的简单而言就是简化内核功能,在内核之外的用户态(User Mode)尽可能多地实现系统服务,同时加入相互之间的安全保护,微内核只提供最基础的服务。鸿蒙OS将微内核技术应用于可信执行环境(TEE),通过形式化方法达致可信安全,即利用数学方法,从源头验证系统正确、无漏洞。传统验证方法如功能验证,模拟攻击等只能在选择的有限场景进行验证,形式化方法就可通过数据模型验证所有软件的运行路径。鸿蒙OS首次将形式化方法用于终端TEE,显著提升安全等级,同时由于鸿蒙OS微内核的代码量只有Linux宏内核的千分之一,其受攻击几率也大幅降低。
第四个特性是鸿蒙OS以多终端开发IDE、多语言统一编译、分布式架构Kit,提供萤幕布局控件以及交互的自动适配,支援控件拖拽、面向预览的可视化编程,从而使开发者可以基于同一方式但高效构建能多端自动运行的App,实现真正的“一次开发,多端部署”,跨设备之间实现共享生态。
其中华为的“方舟编译器”就是首个取代Android虚拟模式的静态编译器,可供开发者在开发环境中一次性将高级语言编译。方舟编译器未来更将支持多语言统一编译,可大幅提高开发效率。此外,Android向来备受诟病是App的反应迟钝,鸿蒙OS配合方舟编译器后,就能使鸿蒙OS如同iOS般顺畅。
据余承东介绍,鸿蒙OS在2017年就已开始研发,首款使用鸿蒙OS 1.0的产品就是周六(10日)发布的智能电视“荣耀智慧屏”,未来更可用在多种设备上,包括手机、手表、手环、国产创新的电脑、平板电脑等。余承东又指,一旦不能使用Android,将Android App迁移到鸿蒙OS非常便捷,使用华为的“方舟编译器”后,开发工作只需1天至2天。但考虑到生态和合作伙伴,华为手机仍会优先Android。
余承东直言鸿蒙OS发展的关键在于生态,生态的关键在于App和开发者,故为快速推动鸿蒙OS的生态发展,鸿蒙OS亦将向全球开发者开放源始码(Open Source),并推动成立基金会、建立社区,与开发者一起共同推动鸿蒙的发展,并通过讨论来对产业或技术发展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