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田飞龙:北京冀香港展开反暴力、护法治的自觉行动
香港围绕反修例接连发生暴力冲突事件延续至今,北京的态度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不久前,接连传出解放军或介入的声音,亦有一些港人担忧香港乱局会倒逼北京加强对香港的全面管制权。今天(29日),国务院港澳办首次针对香港局势召开记者会,重申了对林郑及警方的支持、理解和尊重,并多次谴责暴力行为。围绕今次的记者会,以及北京接下来可能的作为,香港01专访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田飞龙。在田飞龙看来,北京已经态度明确,会将主导权交由特区政府,寄希望于香港社会展开反暴力、护法治的自觉行动。
《香港01》:01 田飞龙:田
01:这是港澳办首次针对香港问题召开记者会,各方的关注度很高,但从内容来看,好像大家的期待值有点高,没有一些“重磅”的东西出来。
田:其实跟既往的表态差不多,但有一些根据运动情势发展而做出的清晰判断和指导性意见。
01:所以你怎么评估北京目前针对香港问题的考量?
田:我觉得北京目前的考量是看到特区政府和香港警方近期在处理暴力升级和示威活动的时候,保持了基本的定力、专业以及效率,从初期的仓促被动中逐步走出来,并且摸索出了一套针对这种周末暴力示威活动的控管的规律,所以会更加有信心,由特区政府在自治范围内处理目前的事态。这也是对香港高度自治能力的一次现场测试,中央需要观察和检验,在提供基本政治支持的同时看著特区政府来“答卷”。过关了当然很好,是一国两制生命力的又一次证明,也有助于国际社会正确理解和认同一国两制。
01:如果是“做最坏的打算”,北京会采取怎样的手段?香港各方都很关心,会不会出动解放军,到不得已的时候。《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不久前列举了三个可能性。
田:我倒不觉得是越来越糟糕了,尽管示威者已经涉及有攻击性的武器,有更加激烈的暴力因素,反而警方在针对这些活动的时候,显得更加专业,更加坚定有力地去反击,并且网上的舆论也出现了缓和与回转。这些都有利于特区政府更加自觉和自信地去确立自己的管治权威,恢复法治秩序。在形势缓慢转变向好的情况下,中央更不宜以更加强硬的姿态去介入,而是要去做好对特区政府的支持的动作,也需要激励和引导香港社会及民众去支持特区政府的自治管控努力。
今天在发言表态过程中有四个坚定支持,而且我看到第四个坚定支持也说得非常好,说坚定支持爱国爱港力量捍卫香港法治的行为。我觉得这个是意有所指。可能是对警方之外,出于义愤的群众自发的自卫行为,北京是予以肯定的。这不一定确指元朗事件,但却提示了中央的一种思考方式:在警方能力不足而示威者暴力过度施展的条件下,香港民众自发的抗暴护法行为不仅是合法的,也是正当的,属于正当防卫,在香港法律和一般法理上均可成立,也是中央赞许的“爱国爱港”范畴的正义行为。这种民间性的正当防卫机制,是警民合作的一种理性行动模式,不是所谓的警黑勾结。这就给凭借暴力肆意侵入香港社区,进行破坏行动的黑衣人及背后组织者以极大的社会震慑力。当然,如果这种自发的正当防卫行为存在黑社会势力因素,应当严格剔除出来,有警方予以处置及检控。
不管是黑衣人还是白衣人,法治才是最终的判官。理性而权威的法治必然需要区分对待和平示威者和黑衣人施暴者,也要区分对待白衣正当防卫者和涉黑施暴者。中央支持的仅仅是“爱国爱港力量”捍卫法治的行为,是对警察能力不足的社会性补充与协助,而绝对不可能支持另外一种违法的暴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