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王沪宁接连现身主持会议 在党政机构改革中担重要角色
进入7月份,内地接连召开了两次得到多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列席的会议。此前一度少见于公开场合的政治局常委王沪宁,两次皆以会议主持者的身份现身。这位主要负责中共党务的政治局常委在中国政坛,尤其是在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改革里所扮演的角色,由此更为清晰。
这两个会议分别是7月5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与7月9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悉数出席了前一个会议,后一个会议亦有4位常委在列。
王沪宁先后主持了这两个会议。
一般情况下,这类中央级别会议都是由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发表权威和宏观的讲话,而会议的主持者则由相关领域的具体负责人来担任。那么,王沪宁应该在这场被视为中国政治制度现代化的机构改革里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甚至可能是在习近平统摄下,具体改革事项的勾画者与执行者。
中国官方定义此次党政机构改革是“一次系统性、整体性重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主体框架初步建立”。紧接着召开的党建会议,其实也与机构改革存有内在关联。
因为改革的目标之一正是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实现了“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共的领导是改革的目标,也是改革的实施者。确保改革改革顺利推进,首抓党建是实践层面一种必然要求。
正如习近平在总结会议上所称,“只是解决了‘面’上的问题,真正要发生‘化学反应’,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要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把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同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有机统一起来”。
中共十九大后,王沪宁主要负责党务方面的工作。其实他在改革方面亦承担着不小的职责。
他是本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三位副主任之一,还是该委员会的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该委员会在2014年以“中央深改组”形式诞生之时,当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的王沪宁就已是其中成员。
据透露,中央深改组的办公室就设在中央政策研究室。由此推测,王沪宁当时已经任职中央深改组办公室主任。再到中共十九大,中央深改组升格为委员会,王沪宁则一直在负责此项事务。
另外,此次机构改革总结会议还提及一个名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的设置,位列中组部之前,那么应该一直存在一个相应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协调小组”。该小组应该是机构改革的统一领导机构,其负责者可能是政治局常委级别。
值得一提的是,王沪宁在20世纪90年代尚于复旦大学教书时,曾写过一系列关于中国政治制度的学术性文章,例如《中国九十年代的战略抉择: 体制驱动》、《论90年代中国的行政发展:动力与方向》,《中国现代化必须实现行政体制的总体性转换》,可见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深入研究,并有自己独到见解。
通过这些文章,或许能够对王沪宁的思想认识有一个比较初步的了解。
上述第三篇文章总结和分析了中国行政系统面临的六个方面挑战,最后一项挑战是“行政调节的非自律状态”。其中有一句话称,“在中国这样的超大社会中,面对超大的行政系统,不可能设想所有行政机构和部门的活动均有统一的中心来面面俱到地调控,更加需要的是所有行政组成部分在统一意志和规范下自律运转,从而实现整个行政系统的基本任务和目标。”他提出的4条对策则是:强化整合、确定法规、深入监督、明确惩罚。
在文章最后,王沪宁表示,“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在整个经济体制将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的社会中,行政系统总体上处于流动的变化之中。人们应该顺应社会的革故鼎新,不断研究和考量社会发展对行政系统提出的要求和挑战,不断完善行政系统,使行政系统成为90年代乃至2000年后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1995年,王沪宁由复旦大学北上进京,开始在中央政策研究室的工作,被视为“学而优则仕”的一个案例,其政治研究与见解,也得以认可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