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中南海重构】为何毛习都有“火中取栗”的历史觉悟
导语:为时一年半的中国“党政机构改革”,在观察人士的沉寂中暂吿一段落。但是外界的沉默,无碍于此次改革的重要性。如果说2012年的“习王反腐”是险峻的“火中取栗”,那此次机构改革,虽然不是一出大戏,但是确是沉默的“风暴”,是习近平“居安思危”理念的集中呈现。今天中国处于世界百年格局“大变”中,不再如100年前是看客,而是站到了变局的舞台中央。如何掌控中国这艘大船安然度过“变局”的暗涌,更加现代化的体系、机构、制度就是“船桨”,是整艘船的“控制力”。因此,100年后,当后人回望这个时代,希望他们在评价中国的时候,能够看到这次机构改革的重要性。
今天在中国舆论场上弥漫着一种很强烈的声音,就是认为在近几年涉及诸多领域的改革中,民众缺乏获得感。这种质疑声音不应该被忽视,这代表了中国内外部很多人的一种观感。同样,在7月份刚刚结束的中国党政机构调整,尽管中国官方赋予了此次改革极高的评价和定位,但是对于中国民众而言,却反应寥寥,评论乏善可陈。
背后的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其一,如习近平所言,机构改革都是“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的另一种含义就是与民众的距离较远,不是民众能够直接感受到的,民众自然缺乏切身观感。其二,在中国今天舆论环境下,对于政治的讨论都在“收紧”,这就造成在微博、微信等中国社交平台上关于此次机构改革既无人敢说、又无人可说的情况出现。第三,中国普通百姓对于机构改革议题缺乏兴趣度,对于他们而言,关注的仍然是身边的娱乐八卦、柴米油盐,如“机构改革”这一类顶层设计,讨论兴趣不大。当然,同样不容否认的是,中共推行的一些改革由于既得利益集团盘根错节、进行阻挠而导致措施不到位。这些都导致了“民众改革获得感不强”的结果出现。
但是,以此次中国大规模党政机构改革为例,民众的感受不深,或者与民众没有直接关系(尽管这项重要改革将间接影响中国人的生活),就不进行改革了吗?今天关心中国的观察家们,不应该用这种“以偏概全”的观点去解读中共和习近平。
无论是此次机构改革,还是之前的军队改革,都是习近平作为中国第五代领导人“居安思危”理念的具体呈现。这与1949年后,毛泽东坚持在中国经济尚未完全发展起来的情况下进行“两弹一星”的想法殊途同归。多维新闻此前曾将毛泽东与习近平进行比较,认为这两位中国领导者,在某种精神气质上有着相同的特点和传承。具体来说就是“居安思危”和“火中取栗”的精神特质。
上世纪五十年代,刚刚经历过朝鲜战争,中国经济刚刚起步、中国已经获得稳定的“安全局势”下,毛泽东顶住巨大的压力,以“危机意识”为导向,推进“两弹一星”(对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简称)的研制,在巨大的争议中,让中国的军事和航天实力直接走进了世界第一梯队,实现了这个古老民族的“独立自主”,为此后近70年中国没有出现大的战争和动乱奠定了基础。
对比“两弹一星”,外界不妨再以机构改革为例来认知习近平的“居安思危”理念。很显然,在2018年3月之前,中国的党政机构其实并没有沦落到“病入膏肓”的情况,当时中共党政军群团的机构设置,仍然能够适应当前中国发展的需要,仍然大体上处于一种“安全”的状态。但是,机构臃肿和人员无为,已经开始逐步构成今天中国实现“现代化”、应对“百年变局”最大的挑战。“九龙治水”、“政令不出中南海”,都是外界频繁拿来形容中国机构执行力弱化的特殊用词。中国总理李克强也曾数次拍桌痛骂“官员无为”。实际上,任何一个王朝进入其衰败的末期,都是从官僚系统臃肿以及相伴随的执行力下降和官员的腐败开始的。在这个时候,习近平就必须要“思危”,防微杜渐,有备无患。正如习近平之前所说“功成不必在我”,今天的机构改革甚至全面改革,习本人并非寄望于“今日功成”,而是为下一个百年做铺垫。
在毛与习的脑海中,与“居安思危”共同存在的,还有一个“火中取栗”的观念。其含义就是面对某个紧急的风险或挑战,但是如果去着手解决,更有可能遭到“反噬”。是默默的“击鼓传花”,还是“一代有一代人的使命”?
毛与习选择了后者。坦率的说,这也是习近平与江泽民、胡锦涛两任中国领导人相比最具有独特性的特质。最能体现这个特质的代表性事件,在毛泽东时代就是“朝鲜战争”。很显然,当时作为刚刚经历过对日战争和内战的中国而言,挑战世界“一霸”美国,在所有人眼里都是鸡蛋撞击石头的做法。但是毛泽东顶住巨大的内部压力向美国宣战,对于中国而言,朝鲜战争最大的成果不是拯救了朝鲜,而是保障了中国国防数十年的安全。
于习近平而言,在2012年后掀起的轰轰烈烈的反腐风暴中,他对周永康、令计划、郭伯雄、徐才厚等一系列“诸侯大员”的反腐,同样是形势险峻的“火中取栗”,稍有不慎就会被“蛇”反咬。难道习近平不能睁一眼闭一眼,击鼓传花,让大老虎继续“逍遥下去”,让官场继续“腐化下去”吗?做个“太平天子”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了。但是他没有选择这条道路,而是选择了风险重重的“化解危机,火中取栗”,实现他的历史使命。
事情总有其两面性,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的观念去选择符合自己“世界观”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情。因而,外界有许多人从政治层面去批判中共,批判机构改革,本也 无可厚非,但是人们更希望可以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理性、中立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对于习近平和他所领导的中国来说,其存在的价值和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从来不是“民主”“专制”二元图景中所描述的挑战“民主”、“自由”、“西方价值观”等,也不是构建一个只有“中国道路”的世界,而是要打破“西方中心论”,给这个世界更加多元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