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释何信号?可能采取哪些措施?

撰文: 杨青之
出版:更新:

5月31日,中国商务部发布重磅消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国将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具体措施近期公布。中方此时发布这一消息,释放哪些信号?“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可能采取哪些措施?中新社微信公众号“国是直通车”采访内地专家予以分析解读。

早前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及70家关联企业列入相当于贸易黑名单的“实体清单”,并威胁将把更多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列入该名单。

美国“实体清单”出台后, ARM、google、高通、英特尔等多家公司相继表示将停止与华为合作。

面对美国打压,中国作出反制,5月31日中国商务部发布消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国将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指出,对不遵守市场规则、背离契约精神、出于非商业目的对中国企业实施封锁或断供,严重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的外国企业、组织或个人,将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5月31日,中国商务部发布重磅消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国将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具体措施近期公布。(资料图片)

释放哪些信号?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中方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白明指出,“不可靠实体清单”是一个警告,如果想在中国获得发展机会,就不应该“吃中国的肉,又砸中国的锅”。一部分美国企业应该明白,这样做也是有成本的。

海华永泰(北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吴必轩律师表示,这是一个很有力的对应措施,改变了在“实体清单”上压力只来自美方的局面。“只要中国也有出清单这一手选择,选择断供的企业会被中国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那些可能的断供者会受到很大的压力。”

吴必轩专事贸易救济申诉,多次代理国内产业向商务部提出反倾销和反补贴申请。他指出,长期以来,在法律的工具箱里,美国的措施很多,中国也应该有自己的东西,“不可靠实体清单”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也比较有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中国商务部出台“不可靠实体清单”,首先是维护全球正常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的秩序与公平,第二是在全球经济政治动荡和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保证中国经济安全、产业安全、供应链安全和科技安全,第三是把120多个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家和地区可能遭受的负外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该措施就相当于把捣乱者列入清单,从而使全球贸易、投资等商业活动及其规则恢复到正常状态。”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该措施将加大美国继续采取单方面措施的风险,“让他们明白,采取单方面的无理行为是会遭到制裁和反击的”。同时,这一措施是主权国家维护主权和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系规则的行为。

美国“实体清单”出台后, ARM、google、高通、英特尔等多家公司相继表示将停止与华为合作。(资料图片)

可能采取哪些措施?

虽然商务部公布中国将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但对于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的外国法人、其他组织或个人采取的具体措施,还未公布。

在白明看来,具体的措施可能会有三步:首先确定甚么样的企业能够进入清单,其次确定哪些企业进入清单,最后确定如何对待进入清单的企业。

梅新育表示,上清单的企业,以后在中国销售、投资、业务许可范围等市场准入全部会受限,对于上清单的个人来说,到华旅游、活动、就业、“捞金”均会被否决。

吴必轩指出,从程序方面,有关部门可能会依法展开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把给中国企业造成损害的断供者加入清单。根据外贸法第16条和26条,具体措施可能会涵盖货物、技术甚至服务的进出口。在形式方面可能会采取配额或许可证。美国通常喜欢许可证这种方式,如果上了清单,谁都不可以出口给清单上的企业,如果要例外就需要申请许可证。

张燕生认为对于这类企业、法人或组织,其在中国市场上将从方方面面受到法律、行政和其他手段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