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低调纪念南斯拉夫炸馆事件 《环时》发“战斗式檄文”惹议
时值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20周年之际,北京并未高调纪念。不过,官媒《环时》主动“出头”,发布“战斗式檄文”,反问“二十年后的中国,还有谁敢误炸?”
当地时间1999年5月7日下午11时45分(北京时间5月8日上午5时45分),正值科索沃战争期间,北约的美军B-2轰炸机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造成3名中国记者(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死亡,数十人受伤,大使馆建筑严重损毁。事件发生后,中国民众群情激愤,民间反美情绪急剧升温,很多大学生到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驻北京、广州等地的使领馆前示威游行:
这件被北京视为“耻辱”的事件,即便在中美关系不睦的当下,也并未获得高调纪念。整个官方也仅有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在南斯拉夫使馆旧址前举行低调的悼念活动。
不过,在8日发文称中美处于“斗而不破”关系后,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同日刊登的一篇堪称“战斗檄文”的文章,却引起争议。
文章称,美国所谓的误炸让很多中国人“清醒过来”,在过去20多年,中国军力获得大幅提升,尤其是海军、空军、战略火箭军进步明显;文中列举中国在4月23日青岛阅兵中向外界展示的新型武器装备,包括全球领先的055型导弹驱逐舰、052C/D型驱逐舰和新型核潜艇等。
文章又称,多年来的亚丁湾护航,以及利比亚、也门撤侨行动,也有展示中国在维护海外利益的决心和能力。空军方面,中国在20年后已拥有量产的具备作战能力的歼-20隐形战机,空军远程作战能力大幅提升,军机飞到关岛,或是不远将来的事;火箭军方面,中国拥有的“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可携带多个分导核弹头,美国的反导系统也难以拦截。
《环球时报》在文章最后反问,“这样的中国,试问还有谁敢误炸吗?”
尽管受到一些民族主义者的追捧,但《环球时报》的文章也受到一些批评,指其与北京极力降温中美对抗的论调不符。毕竟,分析认为北京低调纪念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事件,用意只是警醒国人,齐心办好自己的事,以求在未来的竞争中积累更多的能量,而非意气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