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大火】环时:中国有道义要求法国追责涉事官员

撰文: 崔德兴
出版:更新:

法国著名景点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周一(15日)发生大火,引起全球关注,多人表达痛心和婉惜。中方官媒《环球时报》就事件评论指,大火反映了巴黎相关部门管理上的不善,应当有官员因圣母院被烧而被追责;而圣母院作为人类文化遗产,法国有义务保护它,中国亦有道义要求法国追责涉事官员。

巴黎圣母院大火,令这座达 700 多年历史的大教堂严重损毁。(网上图片)
+4

文章以〈圣母院大火后唏嘘和争议中的思考〉为题,称巴黎圣母院大火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可见其价值已经远远不止法国人分享,也反映出法国和欧洲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我们想藉这个机会提醒法国和欧洲人,他们或许应当更加自信些,他们有相当的资本参与当前和今后的世界竞争,而且完全有可能继续扮演强者的角色。”

文章续指,巴黎圣母院这场大火是不应该发生的,反映巴黎相关部门管理上的不善,如果火灾正如传媒猜测由电线短路引起,更是难以原谅的。鉴于巴黎圣母院是人类文化遗产,法国有义务保护好它。法国应当有官员因圣母院被烧而被追责,而中国也有道义提出这一要求。

圣母院大火后,中国有舆论重提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网页截图)

重提圆明园只是“非主流”声音

对于中国有舆论重提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甚至直指是“天道轮回”,《环时》对此评论称,这只是“非主流”的声音,主流舆论则对这种声音表示不赞同。这番争论部分折射出中西之间现实的情感纠结,显示中西都没有真正走出那一段历史,部分中国人的心理上还有那段历史留下的划痕,而一些西方人继续用“旧时代的尺子”度量今天的中国是否“正确”。

文章称,有过一段时间,在西方某个国家遭难时,中国舆论场上会伴随出现压倒性的同情声。但后来西方舆论在中国发生严重暴恐袭击时偏袒恐怖分子,刺激中国舆论场,在西方出天灾人祸时反对表达同情的激进声音开始出现。西方人如果断言这反映中国社会的“民族主义”,却是很浅薄的反应,因为中国社会很大也很多元,出现一些非主流的情绪释放在所难免。

文章结尾道,巴黎圣母院大火瞬间成为全球关注焦点,反映全球化已经达到的极高程度,但又夹带著很多遗憾。人类的情感融合是大趋势,中国和西方社会在同一条河流中行船,“越来越多的共同挑战会不断推动我们成为一个利益和情感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