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两会】中科院院长:可允许基因编辑基础研究 不能因噎废食
原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去年称以“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在中国培育出可抵抗爱滋病的双胞胎女婴,掀起海内外对伦理和医学的争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认为,在技术不成熟、相应的社会伦理问题未得到充分讨论解决之前,应当禁止对于人类生殖系基因编辑的临床试验和应用;但对于基础性研究则可以允许科学家尝试探索,否则会影响科技创新的步伐,不能“因噎废食”。
白春礼表示,就目前而言,在技术不成熟、相应的社会伦理问题未得到充分讨论解决之前,应当禁止对于人类生殖系基因编辑的临床试验和应用。而除了基因编辑技术,还有辅助生殖技术、生物复制技术、器官再造技术等,都对传统的生命伦理观提出挑战。
他认为,这些技术无节制地应用,可能会引发生命随机选择、代际混乱、器官商业化、基因歧视等问题,侵害至高无上的人性尊严和生命价值。但仅仅靠伦理道德、自我约束会出现有意逃避监管的违规行为。因此要从法律层面制定一个明确的规则,健全和完善的法律制度将有助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科学规范,合理利用,避免反人类的误用滥用。
叫停基因编辑技术有违科学精神
白春礼指出,在新兴生物技术如基因编辑的立法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强监管,一方面对于人类健康有益的工作,包括基础性研究等,都应该允许探索,否则会影响科技创新的步伐。例如,对于体细胞的基因编辑,在国际上是允许的。
对于贺建奎“基因改造婴”事件发生后,有人呼吁叫停基因编辑技术研究,白春礼对此并不赞同,称与该技术相关的一切研究都划入高危生物技术进行管理,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有违科学精神。“法律的制定要在科学规范、避免误用滥用和鼓励科研探索之间掌握好‘度’,不能‘因噎废食’。”
吁制定《生物技术安全法》 强化伦理委员会权力
白春礼建议生物技术立法应“补缺”和“查漏”,最终构建生物技术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补缺”方面,他建议制定《生物技术安全法》,改变现在仅靠部门规章的情况,才能有效地规范生物技术活动、防范各类生物技术风险。
“查漏”方面,他建议在相关科技法律如《科学技术进步法》《科技成果转化法》中明确伦理委员会的地位及其权力和责任;推进生物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对遗传资源收藏和保存进行立法,加强对遗传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