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港澳广深定位区域发展“核心引擎” 各有职能分工

撰文: 崔德兴
出版:更新:

中共中央、国务院今日下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当中将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各有职能分工。

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及广东省9个城市。(政制及内地事务局网站)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规划纲要》将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当中表示,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深化港深、澳珠合作 加快广佛同城化

空间布局方面,《规划纲要》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网络化空间格局。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极点引领带动作用,深化港深、澳珠合作,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提升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国际合作。同时,依托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与港口群和机场群,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轴带,形成主要城市间高效连接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此外,《规划纲要》将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提出优化提升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的定位首次明确为:

此外,《规划纲要》也支持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建设重要节点城市。

广东两会:“举全省之力”推进大湾区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在1月底召开的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9年,广东将“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携手港澳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当中包括,广东将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共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一批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设施“硬联通”,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机制“软联通”方面,将推进与港澳在法律服务​​、金融、医疗、建筑等领域的规则对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推动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

广州、深圳等地的两会也有提及大湾区建设。比如广州表示要著重发挥“综合交通枢纽”作用,以其为中心加强与周边城市连接,推动广深港高铁引入中心城区;深圳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规划建设深圳港内陆港,推进深港引航互认推动开设深港海上旅游航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