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观察】中美贸易停战一小步 “习特宴”隐现双方期望落差
万众瞩目的“习特宴”当地时间12月1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落幕,两国元首所带领的代表团“深入交流”两个半小时,超出预定时间。中美双方更宣布,达成“停火90天”协议,但这“一小步”能否引领两国至全面休战,当中仍有许多疑虑,尤其是美方认为双边关系出现“结构问题”,并非单纯经贸争议所能涵盖。白宫表示,特朗普同意暂缓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征收25%关税,因为中国同意从美国购买大量农业、能源、工业和其他产品,以减少贸易不平衡。如果中美双方在90日内未能就技术转让、知识产权、网络盗窃和农业等贸易问题达成协议,双方同意将10%的关税提高至25%。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则指,在具体层面上,中美双方将探讨从扩大市场准入到保护智慧财产权,避免强制技术转让,再到共同反对互联网窃密等一系列共同关切的问题。
贸易战前中方已提出类似方案
其实早在去年底特朗普访华,中国已提出同类型大规模“买买买”采购计划,但依然未能劝阻华府发动贸易战。国家主席习近平更于今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宣布进一步开放制造业和金融业市场,同时承诺加强保护知识产权,意在惠及美国相关产业,不过特朗普并未领情,以眼还眼的中美贸易战在过去大半年愈演愈烈。
华府对千亿采购计划无动于衷,对中方开放承诺不作反应,引起外界猜测美国到底在盘算甚么,推测特朗普政府要求的不只是收窄贸易逆差而已。
彭斯讲话反映美方“需求”不止于经贸
10月4日,美国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在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发表演说,在政治、军事、经贸、外交全方位批评中国,除了经贸议题,内容还涉及台湾、西藏、南海和“债务外交”等问题。他还批评中国干预美国政治,指中方“想换上另一个美国总统”。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随即刊文回应指,彭斯所发表的是“檄文”式讨伐演讲,并指美国自1972年以来已从未有类似的言论。
由此可见,中方不是不知道,美方的“需求”远超经贸范围,华府要求的是调整双方关系,力求促使中方在地缘政治格局给一个“保证”,由南海主权争议和台海问题,到国企补贴和产业升级,停止美方眼中的“不公正行径”,并且接受美方认可的“国际规则”。
然而中方理解明白是一回事,如何和应该怎样应对是另一回事,北京一直强调,不论采取甚么对美方针,必然会以自身国情需要为依归,早次“习特宴”的宾客名单也隐约反映双方步调落差:中方倾向稳打稳扎和逐项处理,美方是要大范围每一方面都谈。
中方宾客名单突显稳打稳扎倾向
以总统特朗普为首,美国经贸、国安和外交高层可谓空群而出,人选职权涵盖各大领域,除了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还包括直接负责谈判的财长努钦(Steven Mnuchin)和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特朗普更在临行前决定带上“超级鹰派”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而另一名著名“鹰派”博尔顿(John Bolton)也获邀赴宴。
另外,特朗普女婿兼白宫资深顾问库什纳(Jared Kushner)、白宫幕僚长凯利(John Kelly)和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Larry Kudlow)亦出席宴会。
相比之下,中方代表团则突显例行性质,以习近平为首,除了直接负责谈判的副总理刘鹤,外交事务主管如杨洁箎和王毅都是常见人物。至于其余人选都只涵盖经贸领域,包括全国政协副主席、发改委主任何立峰,以及商务部长钟山和副部长王受文。另外,副部级驻美大使崔天凯亦出席宴会,不过他的地位显然比其他大部份人物低了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