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共突然全方位力推“党支部” 背后有何考量?
近日,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中共党员身份,以及中共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关于包括民营企业、外企等在内的所有企业以及其他行政和社会组织、社区、学校、科研院所、军队等基层组织设立“党支部”的规定,同时引发外界关注和热议。多维新闻刊文解读中共突然全方位力推“党支部”,背后的考量。
两个月前中国商界被“民企退场论”和“分享民企利润”等偏激言论搅得焦虑不安,后经中共高层多次表态支持,中国民企方才安抚下来,现如今中共出台这一条例,很多人担忧这种“中共党组织”的扩张,是否会干扰民企外企独立性,乃至走回改革开放之前的集权社会,加强社会控制的老路。
然而,中国社会对此条例的颁布十分平静。在他们看来,这只不过是对此前一直持续存在的事实的规范化而已,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有许多企业早在很多年之前就已经自动建立了“党支部”,乃至有的民企老板本人都加入了中共,譬如王健林、马云。这在中国似乎已经司空见惯。
那么,中共若并非外界担忧的那样,为何要在这个时候颁布这个条例,为何在这个时期如此看重“党支部”这个中共基层组织的作用,以至于首次颁布专门性的文件?
在长期观察中国政治的人士看来,巩固中共基层党组织更多是中共在新时期提高中共政治领导能力,进一步整合失序的中国基层社会的一个步骤,同时也是规避执政风险,巩固执政基础的努力。
当然,它依靠的主要体制性力量除了外显而固化的行政官僚体制之外,还有一个一直存在但已被历史严重弱化了的“党支部”组织。
党组织在中共建政早期是建构国家、整合社会力量的支柱力量。在毛泽东时期,中共以党建政,再以国家政权的力量组织社会结构,实现了以政党为中心的国家社会一体化,完成了对社会的有效整合。其中在这个政社一体化体制中,最核心的组织单位是以中共党组织为中枢组建起来的行政体系,这种行政体系囊括了所有的生产生活过程,甚至几乎所有人都从属于不同类型的组织关系。其中,党组织的基层单位就是党支部,外围组织即群众性团体和一些外围联络和统战组织。在一体化的体制中,政党和行政力量作为国家权力对社会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具有极强的社会动员和整合能力,但也严重窒息了社会活力,助长极权主义。
多维文章指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次对“党支部”的规范化文件应该是这个大的政党建设和社会整合方案中的一部分,它既是中共一直在做的事,同时也在新时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意在于提高、巩固长期以来一直未受重视或已经严重弱化、虚化了的中共基层组织的社会凝聚力和影响力,以实现对多元化的社会的整合和凝聚。
这种整合是新时代的整合,更多是一种软性的影响,而非传统计划体制下的行政控制,而且基于市场化经济时代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趋势,中共并非寻求也无法做到如同建政早期计划体制那样全面控制社会。
当然,中共党组织的重组也需要避免此前形式化和官僚化的弊端,也不能重蹈计划时代的覆辙,窒息社会活力。
(多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