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访华】环时:中日社会需调整心理 减少互疑并增加相互谅解

撰文: 崔德兴
出版:更新: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今(25日)起一连三日正式访问中国,是时隔7年以来日本首相首次访华。过去几年,安倍到中国也只是出席国际会议活动。
中方官媒《环球时报》发表评论文章,形容这是中日关系回到正轨的又一标志性事件,中日社会需调整心理 减少互疑、并增加相互谅解,为两国关系的回暖加注动能。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今起访华。(资料图片)

文章题为〈中日社会需调整心理重塑彼此认识〉,开首先说安倍晋三访问中国是中日关系回到正轨的“标志性事件”,称中日关系重要而复杂,但在现实摩擦和美国的“离岸平衡”作用下,长期态势可谓不进则退。在双方共同致力于安倍访华成功,并不断为中日关系的修复提供动力,符合中日的共同利益。两国社会需要进行互视的调整,从心理上对中日关系进行再定位,争取彻底走出之前关系恶化留下的阴影,积极面向未来。

文章续指,中日最不该的是互相看不起,搞意气之争,然后彼此搞“远交近攻”,令一般的冲突演化成双方的严重对立,事事都能上升到国运和国家尊严的高度。

文章称赞日本有很多值得中国长期学习的优点,有这个近邻是“很不错的一件事”;又说中国的“现代化的机器”一旦运转起来,其规模效应是日本“不得不叹为观止的”。因此日本应该与中国真诚建立互惠关系,而不是为遏制中国力量的成长绞尽脑汁。

形容钓鱼岛纷争恶化两国关系“挺滑稽”

文章强调,中日不应掉入理由被夸大了的、渐渐真假难辨的安全竞争。日本不应担心遭到因历史原因而导致的中国报复;中国社会则应克制对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想像,不要用日本可能变成一个“核大国”并重新侵略中国的风险吓唬自己。而中日因钓鱼岛的纷争恶化两国全面关系,是“挺滑稽的一件事”,不是两个成熟大国应该做的。

文章总尾道,中日社会有必要共同反思,历史问题宜逐渐淡化,双方应逐渐形成有助于这种淡化的互动。在全球化时代,两国一衣带水、文化相近应当转化成彼此合作的种种优势。双方应当总结两国关系前几年的曲折,争取从战略心理层面拉近彼此,减少互疑,增加相互谅解和适应性,为两国关系的回暖不断加注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