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副政委陈学斌撰文称许梁家河大学问 此前传相关课题研究叫停
撰文: 郑子健
出版:更新:
中共中央党校刊物《学习时报》9月26日刊登评论,题为〈梁家河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作者为空军副政治委员陈学斌。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6月发出通知指,经研究后决定展开“梁家河大学问”,涉及17个选题方向。不过7月有网络消息指,该项目已被紧急叫停。
据了解,梁家河村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习近平16岁的时候,曾在梁家河度过7年知青插队岁月(1969年初到梁家河,1975年离开)。由此,在习近平成为最高领导人后,梁家河受到热捧,《梁家河》相关书籍、《梁家河》音频、《梁家河》影视剧等等纷纷出现在大众的视野。
陈学斌在文中称:“青年习近平从繁华都市北京城来到穷乡僻壤梁家河,不仅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劳动,而且学到了本领、学懂了人生、学有了情怀、学出了信心。”陈学斌又引述习近平早年对梁家河的评语:“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称“教育意义绝不因时代变迁而过时”
文中提到:“酸菜团子可以催生大智慧。经历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对少柴缺粮断炊的现象都不陌生。”陈学斌认为,习近平在物资匮乏的困顿环境下,锻炼出“敢为人先、善于创新、勇于担当的精神”,“可贵价值和教育意义绝不因时代变迁而过时”。
文中又指,青少年时代的习近平凭借在梁家河劳动学习,理解村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确立“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