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国在非不是“白送钱” 有计划地让非洲对华产生依赖

撰文: 崔德兴
出版:更新:

9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承诺,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援助,并免除多个非洲穷国的债务。
消息一出,即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关注,亦有声明质疑此举有如“送钱”。但有德媒报道认为,中国并不会白白“送钱”,其目的是让非洲中产阶层成长为中国商品的销售市场,有计划地让非洲对华产生依赖。

9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承诺,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援助,并免除多个非洲穷国的债务。(新华社)

在9月3日开幕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近平宣布免除多个非洲国家债务、加大援助力度,并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的巨额援助。中国对非的“大手笔”援助,引起舆论质疑,甚至有评论认为是没有回报的“送钱”行为。

不过,《德国之音》报道引述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发展经济学家Robert Kappel认为,许多建设项目耗资巨大,而非洲国家今后必须要偿还这些贷款,“中国人现在可不会白送钱”。

非洲在中国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

德媒《新奥斯纳布吕克报》亦刊文称,中国正大幅增加对非洲的投资力度,并且声称不设任何政治条件。这说明,中国的大国战略中,非洲占据著重要位置。

文章称,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说,“欢迎非洲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这句话说明了,其目标是让中国成为政治和经济层面上的全球性大国,而非洲能为中国供应亟需的原材料,增长中的非洲中产阶层亦将成长为中国商品的销售市场。“中国人正在有板有眼地贯彻自己的计划,并且让非洲产生依赖性,而欧洲人还在揉眼睛。”

经济学家:非洲成中美角力第二战场

瑞士《新苏黎世报》的评论则认为,中国正在对外输出其自己的发展模式。该模式的一大支柱就是大举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其内在逻辑是,良好的基础设施能够促进企业投资,从而让更多人拥有就业机会,拉动经济增长,推动该国发展。

文章称,与西方不同,中国在非洲推动援建项目时,并不十分关注人权、环保、社会等影响,也不太关心受援国是否有能力偿还贷款。“相比西方民主国家,环保、人权、政治透明对中国本来就不那么重要。因此,中国的发展援助,就像其政治体制一样地不透明。这些钱最终流去了哪里、谁受益于这些投资项目、工程的负面影响有哪些,很难说清。”

旅美经济学家何清涟则在其推特(Twitter)指出,非洲已成为中美角力的第二战场。“北京这轮大撒币,其实是北京面对美国贸易战的巨大压力所做的国际经济战略转移:一是应对美国的新非洲战略;二是非洲的出口替代功能,三是人民币在非洲的国际化,可减轻来自美元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