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平民小学校舍被腾退学生转名校安置 校方竟装铁栏分隔
今江苏苏州姑苏区一间以外来务工者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立新小学”因校舍被腾退,800多名学生将于今年9月被整体安排到区内名校,苏州勤惜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勤惜小学)上课。然而有勤惜小学学生家长批评,称相关安排是民办学校“抢占公立学校的资源”,对他们这些根据学区安排分配到该校的学生而言不公平。对此,校方表示,收留打工子弟的做法是“为了保障所有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又说会在校内加设加设一道铁栏加以分隔,单独管理立新小学的800多名学生,相信不会有问题发生。
事件起源于立新小学此前租用苏州姑苏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姑苏教投”)的房屋作为校舍办学,但去年6月30日租约到期,立新小学却没有搬走,也没有寻找其他地址办学。今年3月,姑苏教投将该校诉至法院,法院7月底判决立新小学在15日内腾退房屋,但立新小学没有执行。
后来,姑苏教投对立新小学占用的房屋上锁处理。姑苏区文教委也在同一时间发布公告称,根据法院判决,8月16日起,立新小学的房屋、场地腾清,交还租赁方姑苏教投。当局对立新小学的学生作出安置,安排他们9月起到当地名校勤惜小学的校园上学。据了解,涉及学生800多人,为小三到小六合共16个班级,大部分是外来务工者子女。
名校家长望另觅地方安置受影响学生
相关安排却引起勤惜小学学生家长的不满。有家长认为,这是民办学校抢占公立学校的资源。
此外,勤惜小学是当地名校,入学条件困难。家长刘女士指,该校一开始就严格划分学区,只有房产证、户籍地址均在学区内才能入读,有家长更不惜以单价3万元人民币/平方米的价格,在附近买楼。该校现在“破例”接收民办小学学生,而且数目庞大,对他们那些特地购买“学区房”的家长来说不公平。
勤惜小学为立新小学的800名学生安排一栋教学楼,并用一道铁栏隔离,两间学校还会错开使用操场的时间,以做到“互不影响”。但有勤惜小学家长认为,同一个学校分割出两个区域,容易引发家长之间相互戒备,学生之间相互歧视和恐惧,最终可能让学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埋下校园安全隐患。
因此,多名勤惜小学家长希望,当地教育部门另觅地方安置立新小学的学生,或将勤惜小学的学生分流到其他学校。
校方:隔离措施为保持两校独立性
针对事件,勤惜小学校长蒋利军回应道,因为该校“相对就近”、有空余闲置的教室,且是姑苏区唯一符合安置条件的学校,所以该区教育行政部门将立新小学的学生安置到该学来上课。他续指,教育部门会对受安置学生进行单独管理,并实行独立运营,给予他们独立的教学和活动空间。上述做法是“为了保障所有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勤惜小学家长担心两校学生在同一校园内办学,可能引发矛盾问题,蒋利军表示,他会加强安全管理,并强化学生的安全教育。目前已经增加的隔离门等措施,也不存在制造学生之间歧视的问题,这样做只是为保持两所学校的相对独立性。
事件引起不少网民议论,有人认为事件反映了国内阶级分明,中产阶级与外来打工者待遇有别;有人讽刺名校家长自私,歧视草根阶层;也有人认为,换著其他人也不会喜欢这种安排:
打工者不能获得市民待遇,说明我们的经济发展是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取得的,一道铁栅栏就是耻辱。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有点天然的毛病,说起公平正义平自由大道理和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贬谪一套一套,真的涉及到自身利益,立马露出自私的本质。这件事就是照妖镜。出门在外的打工族。孩子上学都是问题,真讽刺!佣人岂能坐在主人的桌子上吃饭?成何体统。还有人说矫情的?你愿意你家孩子和农民工混混孩子整天一起?又不是所有市民都能获取到这种重点优质教育资源,只有一小部分人通过种种代价方法获取到这种资源。现在突然允许另一小部分人无偿获取到同样资源,那么对于之前那一小部分人付出代价以及其他大部分仍然无法获取到优质教育资源的人来说都是一种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