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国千禧一代“活在当下”热衷刷卡消费 引发债务担忧

撰文: 杨青之
出版:更新:

英国《金融时报》8月5日援引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CICC)投行的数据报道,中国年轻人开始靠贷款生活。居民未偿消费贷款总额在2018年增加了40%。主要债务额是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欠下的。报道指出,中国千禧一代(Millennials)信奉需要“活在当下”的消费观念使他们积累起无力偿还的庞大债务。

报道指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告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和广播电台记者,“这也是中国科技金融发展进步的表现,发展中国家居民的金融意识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在这种情况下,信贷机构急于出手相助。然而,由于年轻人目前基本上还不怎么具有金融经验,因此常有大学生因无力偿还债务而企图自杀的报道。

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政府早就试图使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因此,千禧一代似乎应该成为正在形成的消费社会的主力军。但问题在于,这种消费增长依靠的却是信贷负担。

中国千禧一代信奉需要“活在当下”的消费观,热衷刷卡。

按照中国西南财经大学的资料,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家庭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是40%(欧盟为60%,美国为80%)。有理由推测,考虑到中国政府宣布集体去杠杆(占GDP的170%)运动,信贷组织开始更愿意提供消费贷,那么中国的家庭债务仍将快速增长。

按照国际清算银行的研究报告,如果家庭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高于60%,那么消费将大幅缩减。经济学家担心,这样的家庭债务激增将对长期消费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因为从长远角度讲,消费者会将越来越多的收入用于偿还欠款。而借贷人大规模违约将对放贷方产生巨大压力,这其中隐藏著可能诱发经济危机的潜在风险。

专家们指出,不仔细评估贷款风险的借贷行为不仅可能导致借债人的悲剧性后果,也可能导致中国整个金融系统的悲剧性后果。在美国,征信系统在几十年前问世,大多居民拥有信贷历史。即便如此,所累积起来的大量次级贷款仍然导致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爆发。

中国只有3.2亿人拥有信贷历史,其他人都是非传统信贷机构的潜在客户。这些信贷机构如何开展风险评估,当大量借债人的债务偿还期限到来时将发生什么事情,目前仍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