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三四线城市“棚改”政策收紧 或因地方债务偿还能力成疑

撰文: 张心怡
出版:更新:

内地《经济观察报》报道指,自6月起,中国三家国有银行收紧了对三四线城市重置改造棚户区(即贫困破旧的住房区)的资金贷款。对此,台湾中央社解读称,中央担心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已十分严重,无力偿还新贷款。中国地方债的严重性再次引发关注。

黑龙江哈尔滨市的棚户区,即将启动改造重置。(视觉中国)

央行6月批准投放量较5月减少200亿

内地三四线城市为推动棚户区改造(下称棚改),要给原屋主安置金。这笔庞大的开支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提供专项贷款。

《经济观察报》指,今年6月央行批准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棚改专项贷款605亿元,比5月的投放量少了近200亿元。6月25日起,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将棚改贷款的审批权限,收归至总行。而这只是个开始,其他金融机构也将收紧相关贷款。

官方收紧棚改贷款,或因地方债偿还能力有限。(视觉中国)

中央社报道指,“原因可能是认为地方政府将还不出钱”,因内地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向紧张。报道又引述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前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贺铿,指中国有40兆人民币(约合港币47.42兆)的地方债,“没有一个想还的。”

今年5月,湖南省耒阳市延迟发放公职人员薪水,经媒体披露后,6月初发放完毕。耒阳市官方承认国库库存资金严重不足,在职公职人员的薪资资金有较大缺口。

地方政府拆东墙补西墙 中央掐水喉

2014年底,中国财政部确定地方债务为15.4兆人民币(约合港币18.26兆)。中国国务院刊发要求地方清偿债务的43号文件。但有报道指出,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经过短暂恐慌之后,发现43号文件没有真正落实,便再次举债还旧债。

《经济观察报》7日报道指,2013年左右,中国也曾出现地方债务压力大的问题,那次主要因财政收入放缓,而此次则是因为中央监管部门管控违规融资渠道,令地方政府无法借新债换旧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