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00万人饮用含砷地下水 中美科研团队研发纳米微陶材料除砷
撰文: 朱加樟
出版:更新:
最近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可能有近2000万人饮用含重金属砷的地下水。有中美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采用纳米微陶材料来去除水中的砷,不仅成本低廉、高效、易于操作,而且杜绝了二次污染。
在7月3日于北京举行的“第七届环境砷国际学术大会”上,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研究所所长孙贵范表示,“全世界约有两亿人的饮用水砷含量超标,东南亚地区、拉丁美洲国家的砷污染很严重;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我国可能有近2000万人饮用有健康风险的含砷地下水;此外,英美等发达国家也都曾发生过饮用水污染导致的砷中毒事件”。
砷是大自然中常见的一种元素,常见于土壤、空气及水中。据悉,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环境保护署将砷定为一种“已知的人类致癌物”,人体长期暴露于含砷的环境之中,可引起皮肤癌、肺癌、膀胱癌和肝癌等癌症。
新技术成本低廉 可杜绝二次污染
孙贵范表示,除砷技术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处理后的砷容易产生二次污染。人类目前还无法分解和消灭砷,多年来很多除砷的技术没能解决这个问题。有鉴于此,中国医科大学和美国夏威夷大学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采用纳米微陶材料来去除水中的砷,不仅成本低廉、高效、易于操作,最重要的是杜绝了砷的二次污染。纳米微陶材料除砷的原理是:先将砷物理吸附在1纳米-50纳米的介孔里,然后与孔中形成的针状纳米材料缓慢反应,将砷封闭固定在小孔内部。这样,用过的材料就不再将砷释放到环境中,彻底杜绝二次污染。
据报道,这种新材料制成的产品还可在不使用电源、化学品的情况下过滤掉砷等重金属,具有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和生产成本低廉等优点。目前团队已经研发出3种产品,分别为纳米陶瓷颗粒、陶瓷滤纸和陶瓷粉末,新产品不但可用于家庭和社区的砷污染饮用水处理,还能有效进行工业废水处理。
(《科技日报》/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