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镇江老兵维权事件棘手 中南海“出手”化解

撰文: 多维新闻
出版:更新:

就在江苏省镇江市不断传出退役军人抗议事件之际,中共高层在距离北京最近的河北省召开了一场规格极高的退役军人工作经验交流会。《多维新闻》刊文指出,面对这一棘手问题,中南海似乎已经意识到事件的严重性,他们正在密集商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数千名来自内地各省的退伍军人日前齐集江苏省镇江市,声援早前在市政府大楼前因维权而被打伤的退伍军人。(资料图片)

与转业军人不同,中国一般退役军人并没有国家统一安排工作以及平级调动等待遇,而是要通过各地方的民政局和劳动局的安置。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中国官方多次在文件中明确规定如何安置士兵,但由于退役军人不断增多,又缺乏监督机制,这些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并未得到有效实施,因此许多退役军人离开军队后的生活无法得到保障。

副总理孙春兰等三名副国级领导出席退役军人工作交流会。(央视截图)

三名副国级官员商讨退役军人工作

6月30日至7月1日,一连两日的退役军人工作经验交流会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赵克志三位副国级领导人出席,其规格之高引起外界关注。

会议强调,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需以重要政治任务为抓手,实行“一把手”工程,推动现有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分析指出,从此次会议出席人员的级别,以及将事件定性为“重要政治任务”,可以看出中共高层对退役军人这一群体的重视。

6月底,江苏省发生的镇江老兵维权事件,据称遭到当地武警的武力镇压。分析表示,中共此次所强调的“不折不扣”,似乎从侧面反映出地方在执行中央政策时有所出入,武力镇压或许并非中南海之意。 之所以选择河北,报道称,河北省在加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方面具有“好做法好经验”。这一点似乎也说明中南海在借鉴河北等地有效的做法,试图解决退休军人的问题。

2014年,陕西老兵在西安政府前集会维权。(资料图片)

官方避谈镇江事件

据报道,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湖南、贵州等10个地方省市作经验介绍,但未提及近日发生抗议事件的江苏省是否有参加。

近期,海外媒体及网络等纷纷传出镇江老兵抗议的事件,但内地的社交媒体和传媒却只字不提,就连此次“退役军人交流会”都被关掉评论功能。

内地退伍军人的就业安置问题经常成为一些群体事件的导火线。成百上千名退伍军人曾先后在北京集结,近期江苏退伍老兵抗议事件再次让他们的诉求成为热议焦点。有传闻指,一些老兵在寻求政府帮助要求提高福利待遇时被打,数百名(也有说一百名、数千名)老兵上周赶到镇江为其声援。不过目击者6月25日称,警方已经驱散了这些退伍军人。

此外,内地退役军人维权的事件经常发生。今年5月,一名老兵妻子据称因参与维权活动而被警方拘留,数百名老兵随后在河南漯河市聚集。6月中旬,有传闻称四川中江县一名残疾退伍军人被警方殴打,也有老兵在当地抗议。

分析人士指出,央视、新华社等官媒对于这类事件的“沉默”极不正常。作为“担负重大任务和使命”的国家级媒体,都应该第一时间站出来,对类似的群体性事件进行直播或者谴责。沉默的背后也纵容了这类违法行为。

新组建的“退役军人事务部”于今年4月挂牌。(新华社)

媒体“沉默”背后的涉军谣言

也正是在媒体的掩饰下,一个个谣言随之而来。自退役军人事务部于今年4月挂牌后,该部门就曾三次辟谣。由于军队群体的特殊性,再加上信息的不全面,通常更具有蛊惑性和迷惑性,涉军群体事件一旦发生,很可能影响正常的社会稳定。

4月初,退役军人事务部还未挂牌,内地网络就有传言称政府将不再为军转干部分配工作,仅提供职业培训或“中介服务”。就此,国防部官网登载消息辟谣称,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仍是妥善安置军队转业干部的重要方式。

4月18日,内地网络流传一封退役军人事务部部长孙绍骋写给5700万退役军人的信,内容涉及退役军人事务部的工作重点。但随后,退役军人事务部便发布官方辟谣称:“网传孙绍骋信件,纯是编造的虚假信息,请广大网民和退役军人不信谣、不传谣。”

6月11日,就网上流传“在退役军人事务部的支持和指导下,即将组建国家退役军人发展基金工作委员会”,退役军人事务部再次辟谣道,该部门并未没有组建这一“委员会”,也未授权其他组织或个人组建相关机构。

上述退役军人“谣言”发生的背后不排除某些势力的推波助澜,这是不可控的。

从自身可控的因素来讲,随著信息互联网带动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共过去很少主动对民众解释敏感问题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一旦有风吹草动,就会人人皆知,官方如果不及时出面解释澄清,各种猜测和谣言就会满天飞。

分析表示,尽管中南海已经著手处理“退役军人”这一棘手问题,但也须意识到在公正透明的应对措施下,借鉴河北等地“更好”的有效措施,事件处理起来或许会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