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美贸易战关键时刻 中国央行突然宣布降准有深意
在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中国央行于今天(24日)下午突然宣布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外界认为,央行选择在此时定向降准别有用意。这是2018年以来央行的第3次定向降准、第4次使用准备金工具。此次定向降准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预计可释放资金约7000亿元人民币。
具体来说,本次定向降准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大行、股份制银行降准支持债转股的实质落地:自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十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可释放资金约5000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项目,同时撬动相同规模的社会资金参与。相关银行要建立台账,逐笔详细记录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实施情况,按季报送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
所谓债转股,实际是银行贷款予企业后,企业因周转不灵无法偿还,而银行同意欠款变成为股本,银行身份亦由债权人变成投资者。 债转股可以令企业避过资不抵债风险,自然对企业有利,但亦容易出现道德风险。此外,若果债转股规模庞大,银行则收不回贷款,实际会令流动性减少,故此央行特意放水,令债转股可以顺利运行。
第二部分是其他银行降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同时下调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可释放资金约2000亿元,主要用于支持相关银行开拓小微企业市场,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这部分是落实6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有关部署。国务院常务会议6月20日确定了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措施,其中一条就是支持银行开拓小微企业市场,运用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强小微信贷供给能力。
此外市场预测称,此次降准与近期内地股市持续大跌有关。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在6月19日股市暴跌之后发表讲话,也表明央行承担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有分析认为,人民币破7是大概率事件,在中美经济走势分化、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美元升值周期下,中国决策层应避免对外汇市场的常态化干预,允许人民币汇率在合理水平上进行贬值。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币贬值可以大大改善中国在贸易战中的被动局面,让中国获得更大的回旋空间。
《华尔街日报》6月20日曾指出,关税战升级最终或导致中国让人民币贬值,这一手段将有助于抵消美国加征关税的经济影响,但有可能加剧中美贸易紧张形势并且搅动全球市场。
通过让人民币贬值,中国出口到海外的商品价格会更低。尽管此举将有助于中国经济免受美国关税影响,但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冲击。 此外,人民币贬值可能重新引发一轮资本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