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豆腐渣公路揭基层官僚主义泛滥 媒体监督有助改善施政

撰文: 香港01记者
出版:更新:

早前陆媒揭发,甘肃省的一条总投资近16亿元人民币的扶贫折达公路(折桥到达川)偷工减料,隧道内原设计中的“双层钢筋”,施工后竟然变成“单层钢筋”,被要求整改则敷衍了事,刷层涂料就算完事。4月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公众号“侠客岛”就此发表评论,批评官员敷衍塞责,党政机关亟须理顺权责关系,其中“外部压力”至为关键。

甘肃省折达公路示意图被揭偷工减料。(视频截图)

2日上午,甘肃省正式对外声明立即启动问责程式,对偷工减料等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对推诿扯皮等作风问题调查处理,追究相关人等。各项整改工作也在紧急推行。当地成立了专项调查组,从项目立项、建设、资金、管理全过程进行调查;在进行交通管制的基础上,安排专人24小时疏导车辆,最大程度保障群众出行便利和安全。

“官僚主义”三大特征

官方通报直斥这宗事件暴露“官僚主义”问题,侠客岛则就此解读,提出“官僚主义”三大特征:

一是行政惰性太强,相关部门和官员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将行政体系最为恶劣的一面展现无遗。
二是行政效率低下。问题并不出在常见的部门职责不清上,而是出在责任单位履职不到位上,很是少见。
三是政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回应性很差,在处理上访及舆论监督的过程中,显示出权力的傲慢。

外部压力促“问题”上升为“事件”

至于如何杜绝“官僚主义”,侠客岛认为:“当前大部分地方的政府机构,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清晰的问责机制。因此,在出事之后,他们能够迅速在舆论监督等外部压力的传导下,将舆论关注的一般的‘问题’上升到‘事件’,加大对其处置力度和速度。”

侠客岛判断,中国是一个政治与行政合一的国家,行政行为往往承担著诸多政治功能。因此,很多行政事务,一旦上升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便被赋予了极强的政治意味,相关部门及官员也不会将之作为一项普通的行政事务来看待。当中媒体监督可以触发此进程,促使政府机构回应外部监督和诉求,同时改善政府机构的日常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