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颁布自动驾驶汽车条例 支持用于个人乘用及公共交通服务

撰文: 郑宁
出版:更新:

北京通过《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将于2025年4月1日施行,新条例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个人乘用车、城市公共汽电车等出行服务。

据《北京日报》报道,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于周二(12月31日)上午表决通过《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将于2025年4月1日施行。

根据条例,北京市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个人乘用车、城市公共汽电车、出租车、城市运行保障等出行服务,自动驾驶车辆经过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安全评估等程序后,可申请开展道路应用试点。

北京颁布条例支持自动驾驶用于个人乘用和公共交通服务。(视觉中国)
北京颁布条例支持自动驾驶用于个人乘用和公共交通服务。(视觉中国)

条例对“自动驾驶汽车”定义为,可以由自动驾驶系统操作在道路上安全行驶的汽车,包括按照国家标准具备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

鼓励支持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推动完善自动驾驶汽车创新链和产业链,支持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自动驾驶汽车产业链各类参与主体建立数据开发利用的合作机制,开发数据服务产品,提供市场化、社会化的应用和服务。

条例提出,自动驾驶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改造现有路侧基础设施的方式推进。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应当按照相关发展规划要求,与自动驾驶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建设衔接。

支持开展自动驾驶汽车应用的场景包括:个人乘用车出行;除校车业务以外的城市公共汽电车、出租车、汽车租赁等客运服务;除危险货物运输以外的道路货物运输;摆渡接驳、环卫清扫、治安巡逻等城市运行保障;国家和本市支持开展的其他应用场景。相关部门将根据本市道路承载能力等实际情况,分阶段、按区域开放重点应用场景,确定相关应用场景车辆的总量,制定并组织实施相关场景落地计划。

北京颁布条例支持自动驾驶用于个人乘用和公共交通服务。(视觉中国)

自动驾驶汽车发生事故后责任如何认定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此,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同志特别解释说,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属于国家立法事权,北京立法无权作出规定,条例在这方面与国家规定进行了衔接,要求发生交通事故后由公安交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调查和处理。

自动驾驶汽车一旦“出错”,应立即进行人工干预。条例规定,自动驾驶汽车发生故障,驶出可以通行的区域、道路,或者出现其他可能影响交通安全的情形,驾驶人或者安全员应当采取人工接管、开启危险警示灯、降低行驶速度、将车辆行驶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停放等措施降低事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