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月壤首次向全球展出 样本重75毫克
撰文: 林芷莹
出版:更新:
10月14日至18日,第75届国际宇航大会在意大利米兰举办,嫦娥六号采集的月壤首次向全球展出,样本重75毫克。
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采样,带回1935.3克珍贵样本。其采样点位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South Pole-Aitken,SPA)盆地内部阿波罗撞击坑边缘,该区域月壳极薄,有望揭露月球背面早期撞击盆地的原始物质。
9月1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春来等人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科学期刊《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发表关于嫦娥六号月壤的首篇研究论文,揭秘了嫦娥六号样本的物理、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
月球正背面土壤成分大不同 中国科学家揭秘填补月背研究历史空白
团队研究发现,嫦娥六号月球样本密度较低,表明其结构较为松散,孔隙率较高。样本的粒径呈现双峰式分布,暗示可能经历了不同物源的混合作用。与嫦娥五号月球样本相比,嫦娥六号月球样本中斜长石含量明显增加,而橄榄石含量显著减少,表明该区域的月壤明显受到了非玄武质物质的影响。
进一步分析表明,嫦娥六号月球样本中的铝氧化物和钙氧化物含量较高,而铁氧化物含量相对较低,与月海玄武岩和斜长岩混合物的特征一致。此外,样本中的钍、铀和钾等微量元素含量显著低于克里普玄武岩,与阿波罗任务和嫦娥五号任务获取的月球样本表现出巨大差异。
第75届国际宇航大会由国际宇航联合会主办,吸引了来自约10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1,000名航天专业人士、政策制定者、航天员等参加,500多家航天类参展商云集展区。
嫦娥六号月背样品首次公开! 颜色略浅密度更小、颗粒来源更复杂中国科研新发现:1吨月壤可生成逾50公斤水 满足50人每日饮水量中国登月服外观首次公开 设计灵感借鉴诸多中国元素嫦娥六号带回月球“土特产” 专家:物质成分或比嫦娥五号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