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PCAC奠基者、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周光召逝世 享年95岁

撰文: 郑宁
出版:更新: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8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公开资料显示,周光召,男,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5月出生,湖南长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1958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1960年推导出赝矢量流部份守恒定理(PCAC),成为国际公认的PCAC的奠基者之一。

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于8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资料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介绍,1959年至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拒绝援助中国研制原子弹,并撤走了全部在华专家,带走了图纸和资料。当时在苏联从事粒子物理研究的周光召得知这些情况后,义愤填膺,强烈要求回国从事原子弹研究。

周光召1961年回国后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参加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力学等研究工作,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中国核武器科技事业开创者之一,他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于8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资料图)

1996年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将国际编号为3462的小行星命名为“周光召星”。1999年9月,中国对核弹、飞弹和人造卫星研究做出贡献的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以及周光召等共23人一起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