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中国运动员身怀「黑科技」 奥运奖服竟是用这种布料制成
正在举行的巴黎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屡次登上领奖台,他们所穿著的奖服不仅端庄大气,更蕴含著深厚的绿色低碳理念。据介绍,这些奖服的制作材料意外来自于日常生活中丢弃的废旧塑料瓶,透过尖端科技的加持,这些废旧饮料瓶由废弃物摇身一变,成为运动员光辉形象的象征。
央视新闻报道,这些奖服在设计上使用了中国传统的“龙鳞”和“龙须”元素,并结合了压花纹路、拼接和刺绣等工艺,展现出中式版型与留白主色调的完美结合。同时,这些奖服还实现了生产过程中超过50%的碳减排,其作为主要材料的再生涤纶,透过高科技工艺将废旧塑料瓶转化为可用的面料,不仅美观大方,展现了强大的环保意识。
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再生塑料分会执行主任周长赛介绍,这些再生涤纶的原材料来自于日常饮用的PET塑料瓶,“这种塑胶是食品级的,将它回收后制成衣服,相当于对这种塑胶的降级使用,是循环利用的一种方式”。
周长赛指出,这些塑料瓶经过破碎、清洗、拉丝等工序后,最终制成今届中国队奥运奖服的原材料。这一过程不仅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安全,还展示了中国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技术实力。
事实上,从废旧塑料瓶到奥运奖服,这一过程背后是严谨的工艺流程和精细的产业链。报道特别介绍,浙江海盐县的一些社区正在推行一项创新举措,市民们可以将废弃的饮料瓶投入智能回收设备,这些设备会根据回收物的重量结算积分,市民们可以使用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用品。这种回收方式不仅促进了资源再利用,也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环保的价值。
这些回收的饮料瓶随后被统一运送至回收处理站,经过分拣和打包,再被送往工厂进行再生处理。每一批打包好的饮料瓶都对应著一张IC卡,这些IC卡可以精确追溯每一批废弃饮料瓶的回收地点、数量和质量,确保回收过程的透明度和效率。
而在工厂内,这些饮料瓶会进行二次筛选,颜色或材质不符合要求的瓶子会被“淘汰”,符合要求的瓶子则进入全自动流水线。这些瓶子经过一系列工序,如整瓶清洗、破碎、搓洗浮选和自动挑片,最终变成2至3厘米长的小片塑胶。这些塑胶片再经过漂洗、烘干和分离杂质等过程后,制成米粒大小的塑胶颗粒。
这些塑胶颗粒随后通过全自动纺丝设备进行拉丝卷绕,最终加工成长丝。这些长丝经过机械设备卷成丝饼,成为服装、箱包、沙发等多种产品的面料。这种科技创新不仅降低了对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还有效减少了塑料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在此过程中,塑料瓶的再利用不仅局限于制作奖服,还可用于制作更柔软的丝巾。据悉,在广州市南沙区的“红树林保护修复行动”中,志愿者们收集的塑料瓶被打造成了漂亮的彩色丝巾,为环保事业注入了更多的创新力量。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彰显了中国在环保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为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提供了新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内地将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实施《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指南》国家标准。这一标准的推出,将推动塑料制品在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和处置全过程中的管理,体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为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