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李活电影成真 中国展开「小行星防御计划」 2027年实施动能撞击

撰文: 许祺安
出版:更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24日表示,2030年前后中国将发射“天问三号”,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可望成为第一个火星采样返回的国家。他甚至谈及“小行星防御计划”的新时间轴,表示中国预计在2027年前后,对一颗数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使其改变运行轨道。

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4月23日至26日在湖北武汉举行,吴伟仁在大会主论坛上做出上述表示。

吴伟仁表示,中国计划在2025年前后发射“天问二号”,对地球4000万公里外的一颗小行星进行伴飞探测和取样返回。2030年前后将发射“天问三号”,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2020年10月1日,“天问一号”在宇宙深空中的飞行照片首次曝光。(微博@中国航天科工)

吴伟仁透露,中国目前已经开始筹划建设世界首个火星样品实验室,同时深化论证“天问四号”探测任务, 实现木星及其卫星环绕探测,随后抵达天王星。“纵观世界各国的进展,中国可望成为第一个火星采样返回的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吴伟仁在演说中,还进一步揭露“小行星防御计划”内容。他说,小行星撞击地球机率极小,但危害极大。 历史上小行星曾经多次撞击地球,造成恐龙灭绝等危害人类生存的重大灾害。

因此,中国已经展开小行星防御计划,预计在2027年前后对一颗数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使其改变运行轨道,并在轨开展撞击效果评估,实现“撞得准、推得动、测得出、说得清”。

吴伟仁进一步介绍,在本世纪中叶,中国将计划发射新型动力航天船,飞向太阳系边际,对极远、极暗、极寒的未知区域展开科学探测。

去年5月,中国正式官宣,目标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展开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务。

国家航天局深空探测实验室系统研究院院长陈琦也曾在去年表示,中国已提出近地小行星防御的发展蓝图,并计划在2030年实现一次对小行星的动能撞击,2030至2035年间实现推离偏转,而到2045年前初步具备小行星轨道控制能力。

从时间点来看,此次吴伟仁宣称是在2027年,计划执行时间已进一步提前。

另,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人员孙泽洲曾说,中国计划2030年前后实施火星采样返回,“当前技术掌握程度来看,中国已经具备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