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护肤|室内紫外线会导致皮肤癌变?醒目防晒保障肌肤健康
1月天色经常阴暗,就算有太阳都只有很短时间,加上衣服穿得又多又厚,以及大多留在家中投疫,自然以为紫外线的威胁远比盛夏为低,不需要搽防晒。然而冬天的紫外线其实不比夏天少,加上冬日看到阳光的机会不多,于是一看到阳光就会主动去晒一晒,于是慢慢造成肌肤光老化,最终影响表面的皮肤,形成色素沉淀、皱纹或松弛,甚至皮肤癌的现象。根据医院管理局2017年的资料,显示皮肤癌已大幅跃升至十大常见癌症的第七位,发病确诊的数字更高达1,101人,情况实在值得关注。
谈到防晒,必定不可忽略UVA和UVB。前者约占照射到地球紫外线总量的95%,穿透力强,会透过表皮直达真皮层,研究已经证实,长时间暴露紫外线下会伤害到肌肤深层,引发皱纹、黑斑或肌肤松弛等皮肤光老化现象。剩下来的5%就是UVB,UVB会晒伤皮肤,引起红肿、脱皮等症状及引起患皮肤癌的风险。
拯救紫外线带来伤害 全靠四样法宝
由于UV的伤害是会从小累积,只要减少日常曝晒量,预防日光带来的损伤,进而减缓可见伤害的产生。在年纪较大时,保护我们的肌肤不受UV侵害也一样重要,这代表着不只要多使用 SPF 30以上的各式防晒产品,也要采用避开阳光的行为模式,如在清晨或傍晚从事户外运动、穿戴防晒服饰、以及待在阴影中,都可预防紫外线带来的影响。
至于已经造成的皮肤损伤,视黄醇是非常好的配方,它会协助抚平细纹及 UV造成的色素沈淀。另外,随着年龄增长,肌肤也会变得比较无法留住水分,越来越干燥。使用具神经醯胺 (ceramides) 与甘油 (glycerin)、玻尿酸等湿润性保湿剂的优质保湿产品能让肌肤保持水嫩柔顺。
▼▼▼【日常防晒6大常见误区】▼▼▼
皮肤癌成因与暴晒相关
皮肤癌发生于表皮层,人体进行新陈代谢时,旧细胞会被推至顶层及剥落,由健康的新细胞取代。整个过程受DNA控制,一旦受损,皮肤的新细胞或会异常失控地增生,形成疣、痣和鸡眼等良性问题。如判断为恶性肿瘤,即属于癌症。
皮肤癌会生长于身体上的不同位置,如:面颊、耳朵和嘴唇,甚至四肢等。其早期征状多数为出现墨痣,不痛不痒。主要分成两大型别,包括:非黑色素瘤及黑色素瘤。常见的可再细分为以下三种,依照出现癌变的细胞来命名。
1.基底细胞瘤
属于最常见的皮肤癌,占总体个案约六成。发病位置的面积不大,多数呈珍珠状或鳞状。患处时常会出血、严重的话会溃疡,结焦后可再复发。
由于癌细胞增生的速度较慢,扩散的机会亦较低,若在早期治疗可痊愈。若坐视不理,肿瘤会进入皮肤内部,侵害邻近组织。
2.鳞状细胞瘤
发病率约占总数的三成,肿瘤大多发生于阳光照射的位置,患处一般会呈红斑、小结节或者溃疡。
3.黑色素瘤
属于最严重的种类,仅占全部病例的一成。肿瘤初起时,皮肤的痣可能上会产生变化,如:扩大范围、颜色及形状改变,甚至是冒出新斑点。这个过程持续数星期至数月不等。由于癌细胞生长得十分迅速,通常在早期已出现扩散的迹象。黑色素瘤的形状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颜色不均匀,骤眼看似是污迹。
▼▼▼消委会4大使用防晒产品贴士▼▼▼
罹患皮肤癌的高危一族
根据过去的统计,指出白种人的发病率是最高的。但任何人种、肤色也有患皮肤癌的风险。如符合以下类别的人士,则要多加留神。
多痣
身上有色斑,包括:雀斑、太阳斑及老人斑等
皮肤白皙、容易灼伤但不会晒黑
经常长时间曝晒至脱皮
皮肤曾烧伤,或接受其他皮肤病的治疗,如:湿疹:、牛皮癣等
家族成员曾罹患黑色素瘤癌
免疫系统较弱,如:曾接受器官移植、爱滋病患者等
以上的高风险族群,最好做足防晒措施,从而降低患癌机会。外出时,谨记于身体每个外露位置涂上 SPF 15或以上的防晒产品,分量要足够,隔两到三小时补涂。尽量不要在阳光猛烈的时候进行户外活动,则早上10时到下午4时,避免被阳光直接照射皮肤。保护衣物,例如:长袖衣服、太阳眼镜等,则视乎个人需要而定。
皮肤出现异常,是最容易能观察到。一旦发觉有上述提及的症状,应及早求医以寻找病因,亦有助增加治愈的机会。
延伸阅读:皮肤癌|哪些人易有皮肤癌?初期症状、种类、自我检测方法全公开
延伸阅读:皮肤癌|晓治积曼疑癌复发吁大家切记涂防晒!5类人易中招勿晒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