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妻晕倒竟引爆腹血管瘤 血管外科医生如水喉匠 争分夺秒修补血管
人体构造奇妙,全身布满粗幼不一的血管,为身体不同部位带来养份。因此当血管出现问题,例如出现阻塞和损坏,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作为新增设的“血管外科”专科医生一员,罗旭医生自言平日工作犹如水喉匠,皆因家居水管跟血管问题一样,“两者的处理过程都是分秒必争,而且需要快速处理完成,否则随时弄坏家电(即内脏器官)。”
血管外科专门处理人体血管 近年独立成科
罗医生指家中水管损坏会找水喉工人,而人体血管损坏则需要血管外科医生。“人体的血管有很多种,例如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大至几厘米粗的主动脉血管以及小至毫米的微丝血管。”他解释,血管外科医生负责全身的血管,范围包括头颈、胸口、四肢、腹部等;而脑部和心血管则分别由脑外科医生和心脏科医生负责。
血管外科原本属外科范畴,不过近年随着如微创手术的介入手术方式日渐普遍,这些手术方式与传统使用手术刀等外科手术不同,因此血管外科便从外科当中分拆出来,成为一门独立专科。“所以血管外科医生既懂得微创手术,也懂得传统外科手术,有时更会两者混合使用。”
血管一现问题情况紧急 手术分秒必争
血管精密又遍布全身,不难想像要处理血管问题必须难度十足。不过罗医生指,血管外科手术的难度更在于其急紧性,“血管一旦出现问题急需处理,而且处理过程往往分秒必争。因为医生或有需要暂时截断血流才能修补血管,然而,截断时间过长有机会令器官坏死。例如肾脏超过半小时没有血液供应的话便会坏死,因此医生必须在半小时内完成相关手术,并让血液重新流动。”
手术有“令人起死回生”效果 技术发展迅速为治疗提供更多“武器”
血管外科的工作如此困难,罗医生却在转到私营市场后仍然坚守这门专科,难道有甚么吸引之处?他指血管外科的确有两个特点十分吸引。“第一点是治疗效果即时可见,可为病人即时纾缓甚至解决问题。”他忆述一个印象深刻的个案,病人突然像电影情节般吐血不止,情况严重至濒临死亡。“检查后发现病人所患的食道癌,蚀入胸主动脉,血液因而经食道不断流出,导致吐血不止。”罗医生指由于涉及肿瘤,传统外科手术相当复杂,“幸好当时已有血管外科手术,只需在胸主动脉植入支架,使病人情况及时稳定。”他直指当时有“令人起死回生”的感觉。
第二个血管外科吸引之处是这门专科的发展相当迅速,经常有新技术推出,能够为病人带来更多新希望,罗医生笑指“情况犹如打机中经常获得新武器一样。”他分享另一个例子,一名曾进行肾移植的病人突然出现主动脉瘤破裂,但传统手术需要先截断血流,有机会影响新移植的肾。幸好新式的介入治疗,能透过支架令血液在手术过程中仍能维持流动,完全不影响移植肾的正常运作。
手术犹如策略性游戏 需事前作详细规划
随着社会高龄化,血管老化引致血管问题愈来愈常见。“虽然血管外科不断有新技术出现,但手术仍然甚具挑战性,尤其微创手术更是不能出错,加上需要随时候召,因而工作具一定压力。”罗医生平日除了陪伴爱女舒压,亦会以打机和阅读等静态活动舒压。他认为《三国志》等策略性游戏与血管外科手术也有共通之处,“策略性游戏需要玩家作事前计划,并预计一旦遇到特定情况时,应该如何处理。正如进行手术前,要将整个手术每步计划清楚,并预计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应对方案。”
主动脉瘤犹如计时炸弹 应作定期检查
罗医生指,香港最常见的血管问题是静脉曲张和脚中风。不过罗医生认为最棘手的血管问题是“主动脉瘤”,并形容它为“计时炸弹”。主动脉瘤是血管瘤的一种;血管瘤并非癌症肿瘤,而是指血管出现退化,令该退化血管位置犹如气球般膨胀。“如果身体出现血管瘤而一直不作处理,一旦血管瘤破裂,情况便会非常危急,尤其是主动脉瘤,会导致严重内出血,有即时死亡的风险。”
他忆起另一个与一对夫妇有关的个案。“妻子因小肠气问题而需前往急诊,但在送院途中,丈夫反而突然晕倒。”两人一同送抵医院,经检查后原来丈夫潜藏的腹主动脉瘤破裂,估计是由于过于担忧妻子而令血压飙升所致。夫妇的手术分别同时进行,最后二人亦平安度过手术。罗医生指,丈夫因主动脉瘤破裂,情况一度变得危急。他希望借此提醒大众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潜藏的主动脉瘤。
血管外科专科医生—罗旭医生
(照片由医生授权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