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小寒滋阴补阳宜吃黑豆羊肉?保暖4大穴位驱寒防中风
按中国传统历法,1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便道出了小寒时养生的重要性,在寒冷的冬季做好保暖工作及适量的食疗进补,便可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季做好准备。
保暖工作要做足 四肢上背最重要
适逢小寒来临,气温骤降,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特别容易感到不适,应着重身体保暖,手脚容易冰冷的人可穿戴手套和厚袜加强保暖。除了四肢及上背部的保暖措施要做足,也可根据身体情况新增衣物,如:有哮喘问题可围上颈巾保护气管;有心血管问题应戴上帽子,因头部是气血汇聚之处,戴帽保暖可避免脑部血管因接触冷空气而瞬间收缩感到不适,甚至出现脑中风和心脏疾病等血管疾病。
“储热量”渡严寒 避免生冷食物
不同时节也有不同的饮食特色,冬季养生着重“养肾防寒”,多吃富蛋白质的食物及在食物中新增适量辛香料也是不错的选择。除了可以补血、补气、补阴及补阳外,更可以有助扩张血管,促进新陈代谢,有助御寒。食材如葵花子、黑豆、鲫鱼及羊肉等是特别适合小寒时食用。而因为冬日养重着重“储热量”过寒为主,故人们应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如刺身及沙律等。
蛇羹、糯米饭是“小寒”必食? 适合什么体质人士食用?
很多人都会把蛇羹视作冬季进补恩物,因蛇肉属温补暖身的食物,有祛风湿、通经络及补阳的功效,特别适合冬季食用。但要注意,食用蛇羹后不应食用“生冷”食物,否则便会抵消了蛇肉暖身的功效;食用蛇羹后也不应食用辛辣及煎炸食物,因两者配搭有机会引致上火,出现便秘及流鼻血的情况。另外,因蛇羹属燥热食物,一些属热底及有感冒病患的人也不宜食用避免过度进补,以免出现湿疹、生暗疮、便秘及牙肉肿痛的情况。
而糯米也是寒冷季节宜食的食物,中医认为糯米属补中益气的食物,有健脾暖胃及止汗等功效,特别适合一些气虚、血虚、阴虚及阳虚体质人士食用,如:有助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及汗虚等症状。但需注意,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食糯米,一些皮肤疾病患者、有筋骨痛的问题、糖尿病患者及易有胃胀情况便不宜多吃糯米。因糯米属“发物”,故容易导致及加重皮肤发炎的情况;而糯米质地较黏腻,故较难消化,容易造成胃胀问题,进食后可饮用具有消腻功效的普洱茶和山渣水,及外出散步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
冬日食疗 防病治病好时机
有指蛇羹及糯米饭配搭食用有相辅相成的效果,但这种说法并没有特别论据,《内经》在季节养生中曾道:“冬省咸增苦,寒宜大补,以养心气”,如果体质不宜进食蛇羹及糯米饭的人士,也可考虑根据身体状况适时进食一些补心助肺,调理肾脏功效的食物,如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与葡萄干等,以益补身体。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寒冷的节气之一,除了要保持身体和暖及适量的食疗进补之外,适量的运动也可帮助养胃气和渡过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