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职场抑郁恐成心病? 医生分享8大征状 其中4个最常见!
“职场抑郁症”是日本职场中常见的心理病症,“日本情绪障碍症协会”亦有参与这种病的研究。本港虽没有相关的研究,但精神科专科医生叶百然表示,“职场抑郁症”在本港绝不罕见。
“香港心理卫生会在2023年进行过全港抑郁指数调查,结果显示有11.1%人口有明显抑郁症病征,与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字相若。而在25至34岁这年龄层的患者,最重要影响他们抑郁指数的因素就是工作。由此可见职场抑郁症相当普遍,尤其是在劳动年龄层的人口。”叶医生表示,“他们其中一些较明显的特点,包括在私人时间通常可以比较轻松,正常作息,享受自己喜欢做的事;但当身在工作环境时,征状便会浮现,除了抑郁病征有时也会连带有生理上的各种不适。”
“职场抑郁症”8大常见征状
对“职场抑郁症”做过不少研究的日本,为这病归纳出8大征状:
1. 工作认同感较低,经常看不起自己
2. 拒绝交流,不会积极和同事有互动
3. 经常情绪不稳,包括抑郁、烦躁、焦虑等
4. 工作怠倦、动力下降
5. 对和工作相关的事有抵触情绪
6. 即使下班后仍会为公事烦恼
7. 工作引起身体不适 ,例如头痛、头晕、胃痛等
8. 记忆力减退
叶医生指,“以上征状若中了一半或以上,便可能属于职场抑郁症,而临床所见,当中有4种较为常见:工作认同感较低、情绪不稳、对工作有抵触情绪,以及由工作所产生的身体不适。”
虽然“职场抑郁症”暂时来说并不是一种正式的精神科疾病,但不同国家已经有不少针对它的研究,包括希望进一步定义它是什么疾病,例如是一种适应障碍症?一种新型的抑郁症?还是传统抑郁症的前期情况?
职场漠视成隐患 治疗应循3个方向
而精神科医生处理“职场抑郁症”,有时需要比处理传统抑郁症有更多考量,叶医生就分享了以下个案:
有一位大机构员工,每天都要超时工作至晚上11时,即使星期六、日也要上班。很多时在晚上11时他仍会收到来自上司的Whatsapp,而每一次都是长篇大论的讯息,回复稍迟的话上司更会追问他为什么“只读不回”。此外,工作时这位上司常会因他犯了小错而使用不合理的语言及行为,例如在他面前“掟笔”,或威胁说会给他警告信,诸如此类,渐渐对他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他曾向上司的上级作出投诉,但换来的却是冷嘲热讽:“乜你咁渣㗎,咁都会唔开心?”“如果个个员工一唔开心就要我处理,我咪好唔得闲?”叶医生表示,他曾从不同机构的“职场抑郁症”病人口中,听过上司嘲讽员工的说话,可见职权骚扰十分普遍,而公司很常忽视员工的投诉。
渐渐,他觉得无助、绝望,见精神科医生时病征已比较严重,不太愿意见人,甚至有自杀念头,其实已演变成传统的抑郁症。因此需要循三个方向处理:
一. 药物治疗 – 应选择合适的药物,例如血清素及去甲肾上腺素调节剂类药物,“除了改善情绪以外,回复其工作动力也十分重要,而去甲肾上腺素对于回复病人的行动能力效果较佳 。”叶医生解释表示。
二. 心理治疗 – 叶医生指出,由于病人经常觉得不被理解,必须怀著同理心和他们倾谈,肯定他们的感受,进行以认知行为治疗为基础的心理治疗。
三. 减害处理 – 与公司作出协调,包括容许员工申请较长的病假,让他可以全心全意接受治疗,尽快改善病情。另外建议为病人作出工作上的调适和安排。“并温馨提示,希望公司正视职权骚扰的问题。”
整个治疗的目的,是希望病人尽快康复,让他寻回自身的价值,重回工作岗位。而公司亦在工作安排上作出调适,以同理心安排他的工作,令病人病征得以缓解,回复员工的生产力。
叶医生强调,“治疗职场抑郁症其实是很复杂的情况,需要全人的治疗,未必单靠药物就可解决所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