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机场为何改名? 因为读音不吉利?

撰文: 当代中国
出版:更新: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是中国枢纽机场之一,大家或许不知道,原来它启用之初用的是另一个名称,踏入21世纪后才改用现名;而改名的原因,据说是旧称读音不吉利.....

3年建成 极速发展

深圳机场1988年12月动工,不到3年便完工启用。图为机场工程在黄田村奠基。(网上图片)

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当局很快决定要在当地兴建一座机场作配套,并于翌年开始邀请专家作选址勘察。

据报道,当年专家曾勘察的地方,包括黄田、后海湾、西乡、羊台山、南头、福田等十多个地方。

经过地形、城市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当局1988年确定机场建在西部的黄田,并根据其所在位置命名“深圳黄田机场”。同年年底,机场奠基仪式在黄田村举行。

1991年10月12日,只用了不到3年时间建设的深圳黄田机场通航;它的发展和建设速度一样惊人,到了第二年,黄田机场的吞吐量达166万人次,跻身国内大型机场之列。

1997年曾发生空难

当局经调查后,确定深圳机场“5.8空难是人为事故,涉及机组人员违反规定,在大雨中看不清跑道,仍盲目下降。”(网上图片)

至1998年,该机场升格为国际机场,全称变成“深圳黄田国际机场”。

“深圳黄田国际机场”是甚么时候改为现在的“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呢?是在2001年9月19日。

关于这次改名,坊间一直都流传着一个说法说:“黄田”与“黄泉”太相似、不吉利的说法;黄泉,就是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和阴间。

有人甚至把“黄泉”与此前的“5.8空难”联想起来。1997年5月8日,南航一架由重庆飞抵深圳的客机,在著陆期间失事,致机上65人中33人罹难。

“黄田”太像“黄泉”?

“深圳黄田国际机场”的名称大约使用了3年。图为“深圳黄田国际机场”年代的登机牌。(网上图片)

与“黄泉”太相似的说法是否可信?官方又如何解说?

深圳市档案馆官网一篇题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的由来》的文章,提到机场改名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机场选址是在黄田村和福永镇下十围村交界处,其中黄田村占地约80%,下围村占地约20%。但实际建成后,机场红线范围大部分在下十围村,所以机场称“黄田”与实际地名不符。

第二个原因便是“黄泉”了。文章说:“‘黄田’二字在粤语及闽南语中与‘黄泉’极为相似,易使人产生误解,影响机场声誉,当地群众对此也有意见。”

改以“宝安”为名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已突破6,000万人次,居中国机场前列。(视觉中国/当代中国授权)

由此可见,民间流传说的法算并非无稽。此后深圳方面向中国民航总局申请改名,结果机场去掉了“黄田”,改用其所在区“宝安”作为名称。

其实中国曾经改名的机场不少,有的是升格国际机场后,在名称中加入“国际”二字,就像上文提到的“深圳黄田机场”改称“深圳黄田国际机场”。

有的则为了提升当地的形象或知名度等原因,例如云南大理的机场,原名是“大理荒草坝机场”,后来改称“大理凤仪机场”,马上高雅了。

同类的例子还有很多:珠海三灶机场2012年改称珠海金湾机场;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在1995年以前名为张贵庄机场,被很多网友认为“有点乡土气”。

张家界机场彻底改名

张家界美景远近闻名,机场用上张家界的名称,可以提升形像。(网上图片)

另外,刚才提的机场即使改名,作为前缀的城市名应该是不变的,那如果连城名都改了呢?

湖南张家界原称大庸,当地机场原本的名称很直接,叫“大庸机场”。后来大庸境内的风景名胜张家界出名了,机场即加入这块“招牌”,改称“大庸张家界机场”。再之后,大庸市直接改名张家界市,机场于是为现在的“张家界荷花机场”。

至于一些近年落成的新机场,命名时多已考虑了形像和旅游资源等因素,“荒草坝机场”之类名称应该不会出现了。

最后一提,刚才提到大庸市改名张家界市,其实近二、三十年来,中国曾改名的城市也不少,原因同样离不开提升知名度和突出旅游资源等因素,这是后话。

本文获“当代中国”授权刊出,欢迎关注:https://www.ourchinastory.com/

延伸阅读:人均GDP第一 抛离“北上广深” 鄂尔多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