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睇片】在印尼的廿四天 画面被快门凝住 也留在摄记心里

撰文: 苏炜然
出版:更新:

2018亚洲运动会,香港队创下历来最佳成绩,以8金18银20铜,共46面奖牌作结。透过萤幕上的相片,我们被运动员的热血感动,身在现场的摄记们又如何?摄影:李泽彤、郑子峰剪接:吴隽

影:01影像 阿彤:李泽彤 Jeff:郑子峰

(李泽彤摄)

影:今届港队单车男子麦迪逊赛得了金牌,你是怎样拍摄?拍摄时心情如何?

阿彤:麦迪逊赛是场地单车项目中,时间相对比较长的竞赛,男子要赛50公里,所以摄影记者可以拍摄和捕捉画面的机会亦比较多。

我分开了几个部分拍摄,起步的初段,我会留在起点附近,因为这个时候,运动员之间的分野还没有很大,比较容易拍到同一时间有较多单车在画面里竞赛。

接下来,我会去到一些弯位,尝试拍摄车手入弯和出弯的画面;大约去到比赛的中段,我开始会花时间去拍摄一些车手接力的近镜,我亦会找一些适合的位置,去拍摄慢快门Pan镜。

去到比赛尾段,我走近港队支持者看台上坐的位置,希望可以捕捉到张敬乐和梁峻荣冲线后庆祝的画面。由于距离比较远,因此我会预留时间寻找适当的拍摄位置。

来到赛事最后一个圈,港队反超前韩国夺得金牌,那刻我非常兴奋,我马上冲到看台的第一行拍摄。这时候张敬乐的妈妈走下看台,张敬乐上前与妈妈相拥,那时候他们相当开心,我拍了许多照片。

影:拍摄田径项目有没有甚么印象深刻的时刻?

Jeff:当日在田径场上拍摄男子100米决赛,其实是非常紧张。虽然没有香港选手杀入100米决赛,但其实中国的苏炳添的比赛亦值得关注。因为他是亚洲极少数能够跑出10秒以内成绩的选手。决赛开始之前的短短20分钟,我们香港的运动员吕丽瑶刚得了100米跨栏铜牌。当时要兼顾去颁奖台等待吕丽瑶领奖,亦要留意100米决赛何时开始。

当时判断无法在守在终点线拍摄苏炳添冲线一刻,于是决定放手一搏,拍一张慢快门Pan Shot,以表现苏炳添的速度。

果然,苏炳添跑得很快,以9秒92完作赛事。当下心情很紧张,因为自己极少在如此重大的国际赛拍摄如此快速的比赛,而且更是拍摄成功率不高的Pan Shot。

幸运地,男子100米决赛之前,有女子100米决赛,可以用来稍加练习。结果拍摄女子100米的相片是失败了,但也吸取了教训,捉模到运动员跑100米的节奏,让正式拍摄男子100米决赛时稍得放松。

尽管如此,当你听到“On Your Mark”,等待枪声鸣响一刻,心里仍是卜卜乱跳。因为你知道跑手最多只在你眼前出4到5秒,之后就只能看着他的背脊直到冲线。

(郑子峰摄)

影:除此之外还有甚么特别经历?

Jeff:除了紧张之外,这次到亚运拍摄亦十分幸运。因为我们拿到了第一日田径赛事,全亚洲媒体的唯一一张“In-Field Ticket”。一般只有大会摄影、通讯社等俗称“Group A”摄影师,约8个名额才会获发“In-Field Ticket”,那是允许摄影师走进田径场上任何一个位置拍摄的通行证,只要不阻碍比赛进行,基本没有其他限制。没有“In-Field Ticket”的摄影师则只能在观众席上拍摄,但角度就未必理想。

当日有对我们十分重要的跳远项目,陈铭泰和高浩塱两位运动员会出赛。我提早了4、5个小时到达田径场,马上向当天的田径场Photography Manager询问意见:有没有方法让我们这些非“Group A”摄影师进入场内拍摄。怎料到Photography Manager说,其实有一张“In-Field Ticket”是预留给全亚洲的媒体和所有奥委会(NOC)分摊使用,而我是第一个询问,于是就把那张“In-Field Ticket”安排给我。

有“In-Field Ticket”在场内拍摄,跟观众席上拍摄的感觉非常不同,所有事情就在你身边发生,会见到链球在你上空飘过,会见到100米跑手在身旁一支箭般冲刺。那种临场感非常特别,令你更加体会到田径、运动为何会如此吸引:速度和力量都非常可观、可欣赏。

拍摄跳远项目,由于我距离十分近,也拍到一些较好的画面。但其实见到陈铭泰三跳完毕无法晋级决赛,心情复杂。但当下唯一只能考虑如何去用相片去表现他的情绪,或者如何准备拍摄下一个赛事。毕竟能够拿到“In-Field Ticket”非常难得,不能因为赛果影响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