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华为等企业列黑名单 特朗普变相收回习特会承诺
中国人民币汇率下调、部分中国企业停止进购美国农产品后,美国总统特朗普不顾财政部的反对,迫使后者宣布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8月7日,白宫做出进一步行动,宣布从8月13日开始禁止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直接购买华为、中兴、海康威视等中国企业的通信、视频监控或服务设备。
这是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及其子公司列入“实体清单”后,白宫首次通过国会法案将华为列入“黑名单”。
白宫8月7日在联邦采购局(GSA)运营的网站上公布新规,是根据2019年美国国会表决通过的《国防授权法》(NDAA)为依据,继续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美国动用联邦资金购买华为等中国企业的设备。对此,中国企业华为表示,美国无视市场自由竞争的原则和根基,打压华为,此举在预料之中,华为将继续向联邦法院提起诉讼。
特朗普政府这样做就等于变相背弃中美大阪元首会晤承诺。大阪习特会后,特朗普曾在记者会上公开提到,自己允许美国公司向中国科技企业华为继续销售各种产品。而当时中国答应重启贸易谈判的条件之一,也是要求美国取消对华为的制裁,以及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惩罚性关税。
今年5月15日,特朗普曾签署行政命令,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允许美国禁止被外国对手拥有或掌控的公司提供电信设备和服务。同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把华为及其子公司列入出口管制的“实体名单”。但是,鉴于美国企业之后的意见反弹,美国商务部2天后宣布,考虑缩减对华为的限制,以防止现有网络运营和设备中断。到了5月20日,美国又决定给华为及其合作伙伴90天的临时许可。
可以说,白宫和美国商务部对华为的禁令可谓一波三折,都是因为考虑了国内企业的意见反馈。尤其是同一时期有关华为5G在西方国家应用的争论,也让美国的“华为禁令”显得愈加孤立。德国、法国和英国都没有如美国所期待的那样封杀华为设备。
此次通过NDAA将华为列入黑名单,应该是特朗普政府为了应对“人民币贬值”和“中国停购美国农产品”,改变之前计划,提前拿出这一方案。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白宫本打算在2020年利用该法案执行这种华为禁令,个别美国机构经由国家情报总监批准后,如果符合国安利益,可以获得和华为进行商业交易的豁免资格。
表面上,这一规定似乎没有违背美国在大阪习特会中逐步解禁华为的承诺,但实际上是将“华为禁令”写入美国正式文件。这比商务部的“实体清单”更强硬。特朗普之前曾指责中国未能兑现诺言,尽快从美国大量进购农场品和有效禁止芬太尼流入美国,随即宣布9月对中国剩下商品加征新关税。中国商务部随后宣布,鉴于特朗普的新的关税威胁,中国相关企业已经暂停采购美国农产品。
这是双方在大阪元首会晤后在诺言兑现层面出现的“新变化”。
美国商务部的“实体清单”和特朗普政府通过NDAA将华为列入黑名单,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对华企业禁令,但都有异曲同工的效果,目标都是华为这样的中国科技企业,理由都是所谓的美国国家安全威胁。美国企业和联邦机构都禁止购买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可以说特朗普政府继续施压和中国进行贸易谈判的策略。
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Larry Kudlow)8月7日明确表示,如果贸易战持续下去,没有迹象表明美国经济会有衰退的迹象。但他强调,特朗普政府希望继续和中国开展贸易谈判,也按计划在9月初接待中国贸易代表团。他说:“如果能够达成好的协议,美国可以在关税问题上保持弹性”。
但是,中国调低人民币汇率引发的两国金融战,以及中国取消相关进购计划,为彼此的贸易谈判增加了几分难度。对于特朗普而言,他的团队要想继续和中国谈判,首要做的就是要想方设法让中国恢复农产品进购大单。而中国也会以美国解禁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为由,和美国讨价还价。如果贸易战继续拖下去,似乎对美国的不利会进一步显现出来。
《华尔街日报》8月7日的社论将主要原因追究于特朗普及其鹰派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该社论明确提到,中国没有操纵汇率。它说,一个讽刺而危险的一点是,特朗普似乎不明白,正是他的贸易政策加剧了汇率的震荡以及美元比价上升的趋势,如果特朗普想在大选前和中国达成更广泛的协议,那就应该至少和中国宣布休战,否则美国就有可能进入紧急衰退。这一点是纳瓦罗这样的人不会告诉特朗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