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内”在亚太部署中程导弹 美防长想多了
美国于8月2日正式退出《中程导弹协定》次日,署理国防部长埃斯珀(Mark Esper)便在其亚太访问首站的澳大利亚向记者表示“赞成在亚洲部署中程导弹”,并希望在几个月内完成,显然瞄准中国。
不过,无论是埃斯珀即将出访的澳大利亚,或是离中国最近的美国盟友韩国,均否认有关计划。美军中程导弹“入亚”之路远没有想像中顺利。
8月2日退出同俄国缔结的《中程导弹协定》后,美国随即表示将试射新型中程陆基导弹,以对抗俄罗斯“违反条约”行为。但熟悉地缘政治的读者便知,美俄间战略武器已足够毁灭对方数次,俄国中程导弹更无法对美国造成威胁。醉翁之意不在酒,联合国五常中唯一拥有中程导弹的中国才是美方目标。
早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John Bolton)已表示“中国不受条约约束令美国处于劣势”。今次埃斯珀在亚太地区部署中程导弹言论,更披露美方加强同北京军备竞赛的意图。
不过,美国亚太盟友似乎对中程导弹并不热衷。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8月5日表示,澳大利亚不会部署美国中程导弹。同日,韩国国防部发言人崔贤洙在例行记者会说:韩美从未正式讨论在亚洲部署新型陆基常规中程导弹事宜,韩军内部也没有考虑此事。如此一来,美国可将中程导弹置于何地呢?
亚太国家顾虑多
中程导弹若部署在日、韩两国,射程可覆盖中国大部分地区,威慑能力相对较强。但接踵而至的,必然是当地民意强烈反弹。尽管埃斯珀声称美方意图部署的仅为“常规导弹”。但在军事常识上,当有核国家向另一拥核国发射导弹,势必被判定为核武器并遭致反击。
日韩两国人民均对核武及导弹均有相当恐惧。日本政府1967年建立的“不拥有、不生产、不引进”无核三原则一路持续至今;直到美国所有航母转为核动力前,派驻日本横须贺的一直是唯一非核航母“小鹰号”,以免刺激当地社区。至于韩国,早前部署萨德(THAAD)已在保守派占主流的星州郡引发相当争议;若转而部署进攻性武器,只会惹来更多麻烦。
除了国内民意考量,美国盟友更需考虑来自北京的外交压力。中国军事政策一直以本土安全为优先考量,并以陆基中程导弹为核心,发展出避免美军接近中国的区域拒止战略。过去中美两国可威胁对方的仅有远程洲际导弹,尚可维持平衡;但若美方在中国周边部署中程导弹,中方却无相关能力维持平衡,势将极力施压日韩。
为制止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北京2016至2017年间不惜推出一系列经济制裁手段,两国关系至今未恢复事前水平。对于日韩等美国盟友而言,如今美国提供的核保护伞和军事支援已足够,额外部署攻击性中程导弹对国家安全无额外助益,反可能惹祸上升。加之特朗普上台后,对日韩等盟友仅关注“重启经贸谈判”、“要求分担军费”等单方面利于美国的政策;很难想象日韩盟友会冒极大风险,积极配合埃斯珀的建议。
特朗普时代难成事
如此一来,可供美国部署导弹的地方,似乎只剩下境内的英美属土:如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群岛,或者太平洋上包括关岛在内的美属马里亚纳群岛。不过,陆基导弹一大优势在于其成本较低,可藉幅原广阔的陆地大量部署,并可借助自然防御工事避免被打击。但土地面积小、缺乏遮蔽的小岛显然不符合条件。若将中程导弹部署在射程可及中国北方的阿拉斯加,由于导弹飞行距离远,威慑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事实上,除了难觅部署地,美国欲重启中程导弹还面临相当程度技术问题。1987年《中导协议》签署后,美国事实上已停止相关武器研发,如今重启需时。加之过去数十年美国导弹发展速度迟缓,目前现役的陆基弹道导弹只剩下70年代投入使用的“民兵-3”型,即使坐拥丰富技术储备,也难在短期内完成研发、测试和实际部署。《华盛顿邮报》援引军事专家表示,即使以最快速度研发,新一代中程导弹也需在2023年后才可投入现役;实际部署时间更超过特朗普可能任期。
至于埃斯珀“几个月内部署”之言,恐怕只是出口术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