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特尔特的警告:中国有新方案才是维稳关键

撰文: 王莹
出版:更新:

无论是东盟的主席声明还是杜特尔特和李显龙对“南海行为准则”的表述都说明,南海趋稳大势仍在延续。东盟与中国的任务是解决南海的具体细节问题。

东盟峰会6月23日结束,会后发表的含有57条内容的主席声明中,第53条和54条谈及了南海问题。东盟重申了在南海区域维持和促进和平、安全、稳定以及航行自由的重要性,并称认识到南海的和平、稳定、繁荣对于各方都十分有利。

这样的表述沿袭了2017年、2018年主席声明的表述,不再像2015年和2016年的声明那般激烈,当时的声明中都提到了南海的填海造陆以及军事化问题。

此外,今年的主席声明中,东盟表示热烈欢迎中国同东盟在南海继续加强合作,并对双方按照既定时间表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谈判感到“备受鼓舞”,东盟将努力在2019年内完成对“南海行为准则”单一磋商文本草案的第一轮审读。

从东盟的表态来看,“南海行为准则”进展顺利,不过,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似乎更显迫切,他对该谈判一拖再拖表示了失望,称:“南海行为准则初审拖的越久,发生海上冲突事件的几率就越大,因为误判导致局面失控的可能性肯定也越大。”

杜特尔特在南海问题上的动作以及表态备受关注。(路透社)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也提到了,各方对一些基本和复杂的问题仍存在分歧有待商榷。他还认为,“南海行为准则”有望在三年内落实,但更重要的是积极推进谈判进程并取得正确结果,依据国际法解决争端,包括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无论是东盟的主席声明还是杜特尔特和李显龙对“南海行为准则”的表述都说明,南海趋稳大势仍在延续。美国、日本等域外国家对南海问题的干预并没有消失,但它们难以再像以往那般让东盟和中国因南海问题激烈对抗。

现在,东盟的重点是与中国如何从机制上确保南海问题的稳定与和平。此前因为美国等国的干预,东盟与中国一直为地缘政治博弈所困,就南海争议的具体问题解决难以展开。在这一阶段告一段落之后,东盟与中国的新任务是如何解决南海岛礁的具体细节问题,这才是关系到南海问题能否真正稳住的关键。

因南海岛礁存在争议,各方都以自己的理由刷出了存在感。(美联社)

在解决岛礁争议问题上,如李显龙所提及的那样,《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一大参考,它对有关“群岛”的定义、专属经济区、大陆架、海床资源归属、海洋科研以及争端仲裁等都做了规定。

但该公约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比如岛屿制度过于模糊,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再者,与该公约制定于20世纪80年代相比,当今的科技水平和国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各国对岛礁的开发和利用,比如对岛礁填海造陆、在岛礁上的建设活动等,都已经远超以往。如何界定这些行动,显然难以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找到答案。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提出的是“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构想。在主权问题上,中国强调自己有主权的同时,菲律宾和越南占据南海岛礁,并各自国内立法亦称自己对这些岛礁享有主权。在主权问题上作出任何妥协对任何一位政治家来说都是要慎之又慎的选择。“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也依然是将争议搁置在一边,优先寻求的是合作。

问题搁置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中国与东盟在谈“南海行为准则”或者更为长远的解决南海争议岛礁问题,就必须正视争议岛礁的问题。各方能否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础上提出更有创意的方案,能为全球解决海洋争端提供可参考的模板,也将考验各方的智慧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