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大盗?“中国制造2025”抢饭碗? 中美到底在闹甚么
美国4月3日公布500亿关税清单后,炸弹药引已经点起,直朝火药蔓延。这场中美贸易战的根源,亦即白宫一直指控中国侵犯知识产权及责怪“中国制造2025”计划,到底是甚么?
这场贸易战闹了超过一个月,已开征的关税例如太阳能电板、铁铝产品等,部份人视之为前哨战,真正主菜是美国贸易代表署(USTR)在周二(4月3日)宣布的,计划对1300项中国产品征收额外25%关税。
白宫的说法是,贸易代表署完成“301调查”后指控中国侵犯美国知识产权,造成每年2250亿至6000亿美元损失,美国于是挑部份中国产品收取关税,总值500亿美元,弥补在知识产权上的损失。
那么问题就是,中国有否和如何侵犯美国知识产权?
根据301调查报告,美国指出多个有问题的地方,包括:
-美国企业要进中国做生意的话,必须与中国组成合资企业
-在合资过程中,中国企业会强制美国企业交出专利技术
-部份美国知识产权遭中国人非法盗取,例如偷取专利文件等
公布要开征关税之后,美国政府在3月26日亦向世界贸易组织补交文件,指控中国的《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等不合理,包括:
-合作过程中若出现侵权,获引入技术的一方豁免责任
-合作过程中若有技术新发展,成果属于获引入技术的一方
-合作期后,获引入技术的一方仍可使用对方带来的专利技术
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
对于美国的指控,中国认为是“毫无事实根据”,并解释政策是在保护知识产权。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海军则指出,难以证实技术转移是“强制”,这亦非一种官方政策;即使有发生,只是中国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商讨合作过程中的共识。
另一方面,侵犯知识产权会带来几多经济损失,亦不容易计算得出。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高级副主席刘易斯(James Andrew Lewis)去年撰文指出,要计算美国的经济损失,不单是说某个专利技术给中国获得,而是对方在得到这个技术后生产产品,并与原本的美国企业成为市场竞争者。
在有中国竞争的情况下,美国企业所蒙受的损失,才算得上真正的损失。
技术之外 宏观产业更重要
不过值得留意的是,刘易斯的文章题为“更宏观地看中国的知识产权盗窃”,他指出,问题不只是中国获得专利技术,而是整个产业政策。
刘易斯指出,当中国开放市场之时,外国企业见商机无限,纷纷涌到神州大地做生意,但廿年过后,中国掌握这些行业技术,例如自家生产飞机,就配合补助产业等政策,在市场上完胜外国企业。
智库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FR)的科技专家西格尔(Adam Segal)说得更清楚,比起知识产权,更大的问题在于“中国制造2025”。
美国专家:假以时日中国可独大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提出的政策纲领,概念源自德国的“工业4.0”,目标是令到中国制造不只在低端生产,连在高科技、电子产品等都能成为制造业大国。当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是自给自足,中国负责生产线最少七成部份,尽量不向外国企业购买部件。
西格尔指出,中国目前的高科技未成熟,要以开放市场的方式给引外资进入,并在过程中引入他们的专利技术。但假以时日,中国有能力自行生产后就可以不再跟他们玩这套,改以自给自足的方式生产所有产品,甚至不向日本买芯片、向德国买半导体等。事实上,不只美国在担心“中国制造2025”,连欧洲议会也讨论中国此计划有否违反世贸标准。
有别于国际贸易上互相买入部件的合作方式,西格尔相信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后,更可透过官方政策特别优待国内企业,击败外国公司。
特朗普政府大概就是在这两重的考虑之下,决定对华采取强硬态度,绕过世界贸易组织直接向中国课惩罚关税。
中国政府在4月4日的回应集中针对美国擅自行动,违反世贸原则,并打算将问题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