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乳癌最年轻患者仅20多岁!香港医学会:肚涨或是卵巢癌征状

撰文: 王玥晨
出版:更新:

每4位女性就有1位患癌?女性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年轻癌症患者中普遍以女性居多?香港最年轻乳癌患者原来仅20多岁?不论任何年龄,女士对癌症都不能掉以轻心!在常见的女性癌症当中,大家对乳癌、子宫颈癌的认知度普遍较高,但对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却一知半解。不少卵巢癌患者以为自己只是肠胃不适而延迟治疗,确诊时病情已恶化至晚期阶段。今次有香港医学会义务秘书及妇产科专科凌霄志医生及家庭医生陈婉晴医生为大家拆解常见女性癌症迷思,教大家如何及早发现及处理问题。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癌

根据医管局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资料显示,20至59岁成年人中,女士比男士更容易患上癌症,主要是由于乳房、子宫颈、子宫体及卵巢等与性别有关的癌症发病率相对较高。而在20至44岁年龄组中,女性患癌新症数字更是男性的两倍以上。女性癌症年轻化趋势不容忽视,有见及此,香港医学会于YouTube频道上载了2条公众健康教育影片,其中1条探讨5大常见女性癌症,呼吁各界关注和讨论女士健康问题。

香港医学会今年将3月定为“女士健康月”,以“女士健康第一步,由自我爱护开始!”为口号,倡导女性积极管理个人健康,培养女性内在力量,让她们绽放女神的光芒。
为帮助各年龄女性理解及早检查和治疗的重要性,香港医学会制作了多辑健康教育影片,其中一条为大家拆解常见女性癌症迷思。
第二条影片探讨常被忽视的女性健康议题 ,呼吁各界关注,冀能启发重要对话。

正视乳癌年轻化

以为乳癌与自己无关的年轻女士要注意!不要被坊间普遍认为的“老年标签”误导,事实上乳癌无分年龄、发病率极高,已不再只是老年妇女需要担心的疾病。香港每13位女性就有1位可能患上乳癌,而最年轻乳癌患者更不足25岁,30多岁的患者亦为常见。

卵巢癌征状似肠胃疾病易忽略

小腹大、消化不良、容易胀气,这些都市人常见的肠胃不适,原来有机会是卵巢癌的无声侵袭。陈医生指,经常接触一些病人起初因肠胃不适或腹痛而求医,但持续腹痛不止,最后转看妇科才发现是卵巢癌,确诊时已经发展至第三期或者更晚期!然而,如果能及早发现卵巢癌的早期征状,可增加治愈的机会,故凌医生特别在影片中传授一个简单易记小口诀“BEAT”,教女士如何观察自己有没有卵巢癌早期讯号,想马上get当中秘密?立即观看香港医学会针对女士健康制作的公众健康教育影片

香港医学会义务秘书及妇产科专科凌霄志医生特别在影片中传授一个简单易记小口诀“BEAT”,教女士如何观察自己有没有卵巢癌早期征状。

阴道异常出血或是子宫内膜癌前兆

不少女士对子宫内膜癌较陌生,甚至会将子宫内膜癌与子宫颈癌混淆。子宫内膜癌,又叫“子宫体癌”,其发病率其实不断上升,比子宫颈癌及卵巢癌更高出一倍。患者虽然较少有疼痛等不适征状,但有超过9成患者都曾出现阴道异常出血的情况。两位医生指,子宫内膜癌主要风险因素为肥胖,研究指全球约有七成病例同肥胖有关。但如果能维持足够的运动量,便能将患癌的风险减少两成。

凌医生呼吁:“身体会向我们发出不同的小讯号,女士们都要留意。虽然这些小毛病未必是严重疾病所引起,但千万不要忽视。若有任何不适,建议可以先去找家庭医生咨询和检查,处理潜在问题。”

柏氏抺片+HPV检测预防子宫颈癌

大家最常听到的柏氏抺片,即子宫颈细胞检验,是最典型的子宫颈筛查方法。但现时子宫颈癌筛查的新方法是直接在子宫颈位置检测是否存有HPV病毒的DNA。这种检测灵敏度较高,因为它可以侦测子宫颈细胞有否受“高风险HPV”感染,而持续感染“高风险HPV”病毒型别,有可能会引起细胞病变和癌症。

凌医生指:“在香港,女性不论在家庭还是职场中都扮演重要角色,新一代女性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应付不同岗位带来的种种挑战,有可能因而忽视自身健康。作为医生,我们希望倡导各年龄层的女性,通过细心观察、主动记录、及时求医及定期检查,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活出女神的光芒。”

想知道更多关于女性癌症资讯,可观看香港医学会YouTube频道

香港医学会积极推行各种健康教育工作

秉承“维护民康”的宗旨,香港医学会多年来积极推行各种健康教育工作。为响应三月八日国际妇女节,香港医学会今年将3月定为“女士健康月”,透过不同平台提高公众对女性健康的认知,并宣传女士关注自身健康。除了制作多辑教育影片上载至YouTube频道Instagram,香港医学会亦制作了以女性健康为主题的专题网页,为公众提供重要健康资讯。

结合不同平台宣传,香港医学会亦制作了以女性健康为主题的专题网页,为广大市民提供重要健康资讯。

另一方面,香港医学会也为医生会员开设两场实体持续医学进修课程:第一节主题为“子宫颈癌最新预防及筛查方法”,为业界提供最新资讯;第二节主题为“女性更年期症状管理与心理健康”,借以提升为更年期女性提供支援的能力。

未来,香港医学会将密锣紧鼓开展更多健康教育活动,包括“男士健康月”、“成人免疫种接计划”及“精神健康月”等,并会继续制作多辑不同系列的教育影片和定期更新健康专题网页,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重要的健康资讯平台。

为实践“维护民康”的宗旨,香港医学会未来开展更多不同健康议题的教育活动,如“男士健康月”、“成人免疫种接计划”及“精神健康月”,将持续制作不同系列的健康教育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