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湿疹不宜久拖 肠道健康至关重要
小儿及青少年湿疹在香港十分常见,根据医务卫生局的统计,平均约五名儿童中便有一名患有湿疹,常见的症状包括红疹、痕痒、渗液出水、皮肤干燥、脱皮屑等。香港大学免疫学博士黄力伟表示,虽然湿疹无法根治,但通过饮食调理和治疗可以控制发病程度。
黄力伟博士指出,小儿/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湿疹表征相似,但背后的成因并不相同。“儿童湿疹的主要成因包括遗传、免疫失调或接触过敏原。曾有外国研究指出,如果父母其中一方患有湿疹,子女患湿疹的机会大约是二至三成;如父母双方皆患有湿疹,遗传机率可达七成。另外,负面情绪、缺乏睡眠和不良饮食习惯都会导致儿童免疫系统失调,令身体对很多事物都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继而引发皮肤出现过敏反应。”
现时治疗儿童湿疹的一般方法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分为外用及口服药物,非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滋润用品、避免接触致敏原等,尤其可能引起湿疹发作的食物。
“为了针对性地处理湿疹,不致盲目戒口,首先需要了解患者对哪些食物有敏感反应。家长可为孩子进行血液检测,透过报告的结果精准地避开致敏原,从而为孩子适当地戒口。因此,家长可以从食物方面积极著手,确保孩子保持健康均衡的饮食习惯,避免孩子进食含有添加剂的加工食品,因为这些添加剂可能会引起身体内肥大细胞的组织胺释放,刺激湿疹发作,所以应多进食新鲜和原型食物。”黄博士表示。
他指出,近年有研究反映大部分湿疹患者的肠道菌群系统相对失衡,影响肠道健康,“这反映出湿疹不只是过敏性皮肤问题,亦与肠道微生态失衡有关。人体大约七成的免疫细胞都在肠道里,当肠道出现失衡,身体较难防御病毒及致敏原,便较容易产生发炎因子,进而引发湿疹。”
根据香港肠道微生物组学会的一项研究,香港湿疹患者大多缺乏特定益生菌。而参与研究的湿疹患者经过精准补充益生菌后,有六成人的平均征状分数改善程度超过三成。因此,透过改善肠道健康对改善儿童湿疹具有一定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最直接可以改善孩子肠道健康的方法就是多补充含益生菌和益生元的食物,同时减少摄入加工及高脂、高糖食物。含有益生菌的食物包括乳酪、泡菜、纳豆、味噌等发酵食物;含益生元的则包括全谷物、豆类、蔬果等,这些食物可以促进益生菌的繁殖和生长,增强孩子的免疫系统。而高脂高糖和加工食物中的乳化剂、防腐剂、人造色素等都会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令坏菌取代好菌,进而影响肠道的健康。”黄博士说。
在对抗湿疹时,孩子和家长都应尽量保持轻松的心态,避免过分焦虑。如有湿疹的困扰,建议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从而了解如何针对性处理湿疹,有助有效地控制孩子的湿疹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