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双球菌个案于疫后回升 外游留学人士可预先接种预防疫苗

撰文: 健康Easy
出版:更新:

距离圣诞节还有不足一个月的时间,相信不少人都已计划好到外地旅游庆祝佳节,部份家长甚至会为子女们安排好短期游学。不过有医生提醒,世界各地的脑膜炎双球菌感染个案都在疫情后出现上升趋势,例如英国、澳大利亚等地都有感染个案出现,早前更有旅游人士到澳大利亚旅行时感染脑膜炎双球菌,并于病发后24小时内死亡,故呼吁市民小心保持个人卫生,必要时或需接种针对性的脑膜炎双球菌预防疫苗减低受感染风险。

普通科医生钟伟杰表示,脑膜炎双球菌主要经由患者咳嗽或打喷嚏而产生的飞沫,或直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传播,而脑膜炎双球菌的病发年龄有两个高峰,第一个是5岁或以下的小朋友,另一个高峰点则是15至19岁的青少年阶段,而其他的高危感染群组包括65 岁或以上的长者及先天或因疾病导致免疫系统弱的人士等。

病菌可靠飞沫传染 紧密接触易增感染风险

“15至19岁的青少年正正是刚开始出国升学,或者出外参加暑期班、冬季游学、寄宿学校的一群人,一大班小朋友经常紧密接触,而且外国人口多,他们感染脑膜炎双球菌的机会亦会增加,特别是没有父母在身边,年青人在玩乐时更加无所顾忌,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就更频繁。”钟伟杰医生说。

事实上,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消退后,脑膜炎双球菌病发个案亦有所回升,根据研究显示,受新冠疫情影响,2022年本港并没有录得任何入侵性脑膜炎个案,但在2023年2月、5月至8月间均录得入侵性脑膜炎新增个案,显示香港入侵性脑膜炎已再次在香港肆虐。而外国亦有同样的趋势,单是英国的个案数量在疫后大幅反弹,高达88.7%属于B型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当中更有41.5%属于15至19 岁的组别人士。

B型脑膜炎双球菌死亡率偏高

钟伟杰医生指出,世界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脑膜炎双球菌流行类别,现时主要流行的脑膜炎双球菌共有 6 种血清型,包括A、B、C、W、X及Y型,而研究显示B型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后的死亡率偏高,死亡个案高达64%,相对其他血清型,例如W及Y型高出接近50个百份点。

难单靠病征揭发 预防胜于治疗

“感染脑膜炎双球菌后的初期病征跟一般感冒的病征相似,例如出现发烧、头痛等,但最可怕的地方是它有机会突然恶化,最严重个案可以于24小时内死亡,因为它可以侵入人体的血液,然后去到脑部和其他器官;病菌一旦进入脑膜,更可能会出现颈梗、畏光、作闷作呕等并发症征状,严重者更会影响脑部智力发展、或听力问题,部份人亦有可能影响关节、眼睛发炎、心脏问题等。”

一旦怀疑患者感染脑膜炎双球菌,医生可处方抗生素治疗,若过错过了用药的黄金时间,则有机会造成生命危险,所以预防胜于治疗。钟医生表示,多达三成半的成年人长期带菌,在没有病征下透过与人接触而将病菌散播开去,建议高危的群组,或打算外游、留学的人士,预先接种预防脑膜炎双球菌的疫苗,减低受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