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和话你知|全港近40万人患食物敏感 医生解构“脱敏”治疗方案
食物过敏在全球愈趋普遍,更有上升的趋势,据统计,香港现时有约5%人口,即近40万人患有食物过敏。很多人对食物敏感的认知都可能只限于“当进食含致敏原的食物会令皮肤痕痒、红肿或肚泻”,但其实严重的食物过敏有可能导致生命危险。到底食物过敏能否预防及治疗?本文请来养和医院儿童免疫、过敏及传染病科专科医生陈伟明医生,为大家解答有关食物过敏的各种疑问。
何谓食物敏感?食物敏感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陈医生指,食物敏感是指身体把无害的食物误认是敌人或有毒、有害的物质来处理,继而产生免疫反应,令身体出现严重的发炎反应及过敏临床征状,如脸部或嘴唇肿胀、皮肤痕痒或气喘等。
要知道自己有否患上食物敏感,可留意进食完某些食物的一至两小时之内,皮肤有否出现红疹、痕痒或俗称“风赧”的荨麻疹;亦有机会出现呕吐或腹泻,严重的更会出现全身水肿、气促、昏厥、失去知觉等,甚至导致过敏性休克或死亡。一旦怀疑自己患有食物过敏,应在征状较轻的时候及早求医,以免情况恶化而引致生命危险。
皮肤或血液测试是用来诊断食物过敏的常见方法,医护人员根据测试结果及临床征状作出专业判断,单靠自行解读测试结果难以确定是否患上食物敏感。
食物敏感有治疗方法吗?
陈医生解释,由于食物过敏是免疫系统出现异常反应,医学上仍未研发出能根治的方法,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仍然是尽量避免接触含致敏原的食物。食物过敏一般分为急性或延迟性,亦可按其严重程度分为轻微、中度或严重。患上严重急性食物过敏者不应该进食含致敏原成分的食物,亦应该随身携带“过敏急救笔”,以备在出现食物过敏情况的时候立刻使用。若不属急性或严重的患者,医护人员会按个别情况来制定个人化的进食计划。
陈医生指,近十多年来过敏治疗方面已出现很大的进步和突破。除了戒口和使用紧急药物治疗以外,患者还可以考虑进行“食物脱敏疗程”,其原理是透过一方面抑制身体对食物过敏的反应,另一方面则加强训练免疫系统对相关食物的耐受性,目标是令患者最快于九个月至一年内可以每日进食既定份量的相关食物,大大减少和避免日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机会,并减少戒口的需要,让他们日后可如常进食,减低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如何为严重过敏的患者进行急救?
万一身边有人出现疑似过敏征状,陈医生强调,在进行急救前,首先要了解该患者有否出现皮肤痕痒或出现红疹以外的严重急性过敏征状,包括气促、脸部或全身性水肿、呕吐、腹泻、肚痛、失禁、神志不清或不省人事等等。若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把患者安置在安全的地方并维持侧身躺卧的姿态,再召唤救护车将其送院急救作进一步治疗。
同时,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曾确诊患有严重急性食物过敏,患者们都应携带著“过敏急救笔”及“食物过敏行动计划”的书面指示。若能找出“食物过敏行动计划”,便可立即按指示为患者使用“过敏急救笔”或其他抗敏药物,再尽快安排救护车送院治理,能大大提升患者的存活和治愈机会。
让婴儿尽早接触致敏原,真的能降低日后出现食物敏感的风险?
陈医生指,随著有关过敏疾病的资讯及案例日渐增多,不论是专业医护人员或大众都对其认识加深。现时医学界奉行让婴幼儿及早进食多元化食物的“治疗方法”,可以大大减低他们日后出现食物过敏的可能性。
他建议,婴儿在出生六个月后,家长可每隔三至五天喂食一种新的食物,以尽快增加食物的种类。但若婴幼儿属过敏疾病的高风险一群(如有家族史、已患有湿疹或食物过敏等),家长就应及早在婴幼儿三至四个月大的时候,请专科医生制定合适的个人化进食方案。若怀疑子女有食物过敏而想尝试戒口或避免进食过敏食物,应先跟医生商讨,以免因为长时间戒口而增加日后出现过敏疾病的机会,并可能令他们饮食失衡及营养不良,效果适得其反。
若对某种食物过敏,是否终生都不能食用?
陈医生分享一位由六岁开始已受严重食物过敏困扰的男孩个案。当他每次接触含有牛奶、鸡蛋或花生等成分的食物,便会立即呕吐、全身出红疹和肿胀起来,亦曾有两次因意外进食了过敏食物而导致休克,需要入院治疗,可幸父母都能及时把他送院。为此,他们都感到压力非常大,尤其是每当学校有生日派对或特别活动,他们都会苦恼应否让儿子参加。明白到当儿子逐渐长大,便愈来愈多机会碰到引致过敏的食物,所以下定决心带他前往求医,接受诊断和治疗。
测试结果确认男孩对鸡蛋、牛奶和花生都有严重的过敏反应,因此陈医生便为他制定“口服脱敏疗程”,以循序渐进式的进食方法,让他慢慢增加对这三款食物的耐受性,其后再进一步接受更多其他的过敏食物。整个疗程历时约九个月,过程中他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过敏反应,而且在接受治疗后,其后五、六年都没有再因为意外进食过敏食物而出现任何过敏征状。现在他已可以像常人一样进食含有牛奶、鸡蛋和花生的食物,包括他喜爱的曲奇、面包和甜品等,其父母亦不用每天为他特别制作餐单,更值得高兴的是,一家人可外出到喜爱的餐厅用膳。
陈医生补充,食物过敏都有分不同的严重程度,只有严重急性的食物过敏是必定需要戒口。即使如此,现时的医学治疗方法已经能够帮助这些患者,让他们有机会重新进食导致过敏的食物,所以怀疑患有食物过敏的人士毋须太担心,若能及早咨询医生专业意见、及早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有助增加日后进食这些食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