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健康│心跳过慢怎么办?医生为你解构心脏起搏器治疗奥秘
心脏犹如人体的“引擎”,驱动著生命的律动。然而,当这个“引擎”的节奏出现紊乱,心跳过于缓慢,如同车辆电力不足,便有可能需要“心脏起搏器”的介入,重新启动生命的活力。“心脏起搏器”这个看似神秘的装置究竟如何运作?在身上植入起搏器又是否安全可靠?今次就特别为大家邀请了心脏科专科医生陈裕豪医生和郑裕康医生,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解构心脏起搏器的奥秘,以解答大家“心”中常见的疑问!
心脏起搏器并非老年人专属
许多人误以为心脏起搏器是老年人的专属设备。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陈裕豪医生解释:“尽管心脏起搏器在老年人群体中较为常见,但实际上,任何年龄层的人士,都有可能因为不同的心脏状况而需要植入起搏器。譬如,一些患有先天性心律问题、严重心跳过慢或心脏传导异常的年轻人,同样有可能需要藉起搏器来维持正常的心跳节奏。”
无线起搏器缩短手术时间 提升治疗效率
目前,心脏起搏器主要分为传统有导线起搏器和无线起搏器两大类。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又该如何选择呢?陈裕豪医生进一步解释:“选择哪种类型的起搏器,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心脏状况和医生的专业评估。传统有导线起搏器适用于需要双腔或三腔起搏功能的病人,例如心脏衰竭或需要再同步治疗的病人。手术过程会在左边锁骨下方进行局部麻醉,然后通过一个小切口植入起搏器。而新一代的无线起搏器则经由大腿血管送入心室,直接安装在心脏内部,无需导线,因此手术时间更短,感染风险也相对较低。此外,无线起搏器能够实现心房心室协调起搏,尤其适用于患有心室传导阻滞的病人。同时,对于曾经接受过多次导线相关手术或血管条件欠佳的病人而言,无线起搏器也是一个更为安全的选择。”
植入起搏器后,还能做 MRI ?
许多病人担心植入心脏起搏器会对其他医疗检查造成影响,例如磁力共振扫描(MRI)或 X 光检查。郑裕康医生就此作出说明:“目前,大部分新型号的起搏器都已具备 MRI 相容性,可以安全地进行 MRI 检查。然而,在进行检查之前,务必告知医生和技术人员,确保起搏器设定调整至安全模式,以减低潜在风险。至于 X 光和电脑断层扫描(CT)检查,则对起搏器几乎没有影响,病人无需过虑。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建议病人在接受任何医疗检查之前,都应告知医生自己已植入心脏起搏器,以便医生根据起搏器的型号和病人的身体状况,安排最安全的检查方案。”
起搏器电池寿命超10年 运作无感超安心
此外,关于起搏器的充电问题,陈裕豪医生解释:“心脏起搏器无法充电,它依靠内置电池供电。一旦电池耗尽,就需要更换整个装置。传统起搏器与无线起搏器的电池寿命通常均达 10至15年。医生会定期检查起搏器的电量,以确保其正常运作。”至于植入起搏器后的感受,不少人担心心脏起搏器运作时会有“触电”或者“被电击”的感觉,郑裕康医生就指:“由于电流强度极低,绝大部分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无法察觉到起搏器的运作,不会有任何触电感。只有在电池电量即将耗尽或进行例行检查时,技术人员在测试起搏器设定的过程中,病人才有可能感受到心跳的些微变化。”
两位医生最后皆表示,心脏起搏器技术已发展成熟,能有效地帮助心跳过慢的病人恢复正常心律。至于选择哪种类型的起搏器以及手术相关的具体细节,建议病人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根据自身情况作出最明智的决定。
(资料及相片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