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内容

安宁社工分享亲手为爸爸海上撒灰 绿色殡葬提升仪式感与家庭联系

撰文: 健康Easy
出版:更新:

放下传统的束缚,对所爱的人来说,其实是一种解脱与自由。香港圣公会圣匠堂安宁服务项目经理冯颖心女士 (Winsome) 曾经有过绿色殡葬的亲身体会,了解到尊重家人的遗愿的重要性,以及发现绿色殡葬不是一般人眼中为求环保而过于简单了事的殡葬方法,正好相反它是充满着爱与仪式感。而且,对父亲的怀念更转化为对他人的祝福,让她更好地陪伴其他晚期病人和他们的家人。

香港圣公会圣匠堂安宁服务项目经理冯颖心女士 (Winsome) 分享绿色殡葬的亲身体会

海让我与爸爸的爱一直不分离

Winsome分享自己在绿色殡葬的经历:“我父亲大约于2005年的时候被正式诊断一个名为造血再生障碍症的疾病,当时医生都有提过此病没有药物可以医治,不过它的发展期可能比较长,所以到我父亲真正到晚期阶段过世其实是2012年的时间。”

她回忆起2011年的时候某一晚,Winsome的爸爸突然很认真地邀请她和妈妈开家庭会议。“我说好,谈吧,谈什么?”当时他表达了将来很想在海上撒灰的意愿。“因为他年轻的时候是在东南亚地方成长,对他来说,在海上的感觉就是很自由自在。”

海上进行撤灰仪式

对于Winsome来说,透过爸爸的海上告别,她了解到环保也可以有满满的仪式感。

“整个撒灰的过程都是简单而隆重的,首先绿色殡葬他们就预备好有一个环保物料,将爸爸的灰放在里面,包裹好之后,接著进行做一些简单的祝福,当时在船的旁边已经预备一个输送管道,我们准备好就可以将爸爸的灰从管道放到海上。”Winsome记得撒灰仪式完结后,绿色殡葬人员还预备了花给她们,以便再有一个祝福的仪式给先人,跟他送别。

Winsome爸爸在一本日记写下一首令她感受甚深的诗句

尊重先人意愿才是殡葬的意义所在

Winsome提及她的爸爸闲余时间喜欢写书法,在他逝世后整理遗物时,在其中一本日记找到了一首令她感受甚深的诗句。“这首诗我们看到感到有点震撼的。原来在海上的世界去连系,一直是他自觉为生命中最自由的时间。”不过一开始,要执行父亲的遗愿也让她感到有点不安,“我们当时在海上撒灰,都会有一些长辈或有认识的人认为是对爸爸或者对后人不好,但我再次去回看这首诗,就更明确我们进行绿色殡葬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这是他一直以来最想做的事。”

Winsome估计政府推行绿色殡葬的时候,都要聆听社会不同界别人士的意见才能实行,但她认为绿色殡葬至少为她的家庭带来良好的经验,“就是这一刻,我有时到街上去、前往大海或接触大自然时,就会想起我爸爸。”

Winsome的爸爸曾经写了一句说话“非为求福,惟能行善”

同时她亦分享因为绿色殡葬的体会及爸爸的教导,令她踏上安宁善终的职业生涯:“我以前选择做社工时爸爸是十分支持的,他曾经写了一句说话给我:‘非为求福,惟能行善’,现在我再回看这本圣经及以上这句说话的时候就很有感触,原来他一直以这句话作榜样以身作则,他对我的管教当中也尝试加入这个价值观,这八个字对于我现时的工作也是很大的提醒。”

Winsome并没有兄弟姊妹,所以一般人眼中会认为爸爸重病那个阶段会很辛苦,但她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人,“有很多朋友在爸爸身体最差那段时间去照顾他,我自己因为那个经验明白当时坊间亦没有像现时这样的善终服务,直至数年前知道有这类安宁善终的服务,我就二话不说加入。”

Winsome现时为圣匠堂安宁服务项目经理,她解释安宁服务其实是为晚期长者和家人提供居家支援,“其实很多时候晚期病人的病情可长可短,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他们如果有一些心愿或很想做的事,我们就会善用有限的资源下帮助他们实现。”

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服务总监陈慕宁女士认为绿色殡葬可以尊重先人意愿

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服务总监(安宁服务) 陈慕宁女士指出不少人对绿色殡葬都有一些误解,例如会担心流程过于简单:“但以刚才的海上撒灰个案来说,绿色殡葬其实不单止可以尊重先人的意愿,也对生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安慰。”

东华三院营运经理梁家权先生展示惜别花袋

绿色殡葬如何提升仪式感与家庭联系?

随着海上撒灰渡轮徐徐泊岸,当天在船上的礼仪师,东华三院营运经理梁家权先生分享了海上撒灰服务的点滴。他指出,食环署近年为了提升绿色殡葬的仪式感和加强家庭的联系,在仪式中增设了一个惜别花袋,进行殡葬的家庭可以先写下或透过画画记下对先人的一些悼念心声,到达撒灰指定地点时,家人便可将整个惜别花袋连同骨灰一起放到海里,让先人回归自然。除了惜别花袋外,食环署亦免费为先人预备纪念证书及思念相架纪录先人撒灰的日期和撒灰的海域,家属可以拿回家,随时随地纪念先人。

梁家权先生亦提及绿色殡葬另一个好处:“一般人可能觉得撒灰后就完成殡葬 ,其实不是的,食环署在春秋二祭—即是每年的三月、四月,以及九月、十月都会有悼念船返回东龙洲以东和西博寮海峡以南,给曾经使用过海上撒灰的申请人再次上船,返回撒灰的地方进行悼念先人的活动。除了上船追思之外,食环署在曾咀也有一艘渡船,提供给有需要的家庭去写一些悼念卡,让他们可以追思先人。”

“无尽思念”的网站的模拟设计

绿色殡葬不单在殡葬仪式中充满巧思,在仪式过后也可以让家庭随时悼念先人。梁家权先生指出:“食环署为了公众人士设立了一个名为‘无尽思念’的网站,原理就是可以帮先人开设一个专属的网页,并上载与先人有关的相片和写下悼念说话,所以除了追思之外,其实在世界各地不同的空间,都可以上这个网站悼念先人。”

而食环署亦有一个名为“人生学堂”的推广活动,走访香港不同地方讲解绿色殡葬,提高大家对身后事安排的认识。有关详情亦可以在 “绿色殡葬”专题网站上浏览。

绿色殡葬只有海上撤灰的方式吗?

现时,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署)辖下设有十三个纪念花园及在三个指定香港水域供市民撒灰;而位于兴建中的沙田石门灵灰安置所的纪念花园预计在2025年落成启用。此外,政府鼓励非政府机构和宗教团体在辖下坟场设置纪念花园。政府会继续优化设施和服务,以便利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