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癌复发|一文读懂 CAR-T 疗法 医生剖析当中限制

撰文: 医师Easy
出版:更新:

近日一宗血癌复发个案备受各界关注,年仅22岁的梁硕铭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俗称血癌),梁同学于19岁确诊,去年11月复发,曾尝试化疗(FLAG-IDA 方案)及针对CD19的免疫标靶治疗(Blinatumomab标靶药),但未见成效。主诊医生建议他使用新型细胞疗法 (CAR-T),惟医疗费高达三百万港元,其母校校友会为他发起众筹。到底为何使用CAR-T疗法的费用会如此高昂,它对治疗血癌的功效有多大?本文请来血液肿瘤科专科医生区永仁医生为大家剖析当中限制。

部分常见治疗血癌方法

现时治疗血癌的方法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疗程较紧凑的化疗,病人需服用或注射七至八种药物,期间断断续续需住院数月及接受输血、抗霉菌药、白血球生长激素等治疗。区医生说:“化疗原理就是每次杀死大量细胞,希望最终消灭大部分甚至所有癌细胞,或让正常细胞处于上风,从而缓解及改善病情。但过程中癌细胞及正常细胞均有机会受到破坏,所以会导致疲倦、脱发、生育能力下降等副作用,以及因感染及流血而造成的生命危险。”一般单靠化疗的病人年纪愈轻,康复率愈高,小童可达70至80%;相反,60至70岁老长人士的康复率仅约20%。

第二种治疗血癌的方法是标靶药物,其中有口服蛋白霉抑制剂(TK1),此种方法适用于体内发现有“费城染色体”的病人,也有注射抗体标靶药针对ALL表面的CD20、CD22和CD19各抗原体。按传媒报导所指,梁同学复发后曾采用的是新技术 BiTE (bispecific T cell engager) 下的标靶药 Blinatumomab。区医生指Blinatumomab需吊药28天,“它的原理是利用抗体的一端结合T细胞,另一端结合癌细胞表面的CD19,从而诱导T细胞杀死癌细胞。这种标靶药并非百分之百可成功抗癌,若病人的T细胞强度不足有机会未能杀死癌细胞,即使成功后也必须再进行骨髓移植。”

Blinatumomab标靶药有助T细胞杀死癌细胞。(图片:blincytohcp)

经以上疗法后,若癌细胞得以受控,病人可进一步采用第三选项—骨髓移植,区医生指骨髓移植治愈率达60至70%。捐髓方面,在兄弟姊妺身上有四分一机会吻合,而找华人的志愿捐赠者也可高达九成机会有合适骨髓,最后可用父母或子女的骨髓,但使用他们的骨髓风险较大。而骨髓移植涉及死亡和排斥风险,所以一般只在成年病人或不幸复发的儿童病人情况下才会使用。

新型细胞疗法 (CAR-T) 为病人抽出再植入加工强化细胞

最后就是上文提及有医生建议梁同学所使用的新型细胞疗法 (CAR-T)。CAR-T疗法与BiTE技术原理相近,都是依靠T细胞杀死癌细胞;不同的是,经CAR-T疗法加工的T细胞会变得更强。区医生解释,病人会先以洗血方式取出体内的T细胞,寄往外国实验室加工。“加工的方法就是基因改造,将专门制造对付CD19受体的基因放入T细胞,再‘加料’其他基因令T细胞更活跃”,继而为这种经培训加人工强化的T细胞进行繁殖,并根据病人体重决定繁殖分量,过程需时14天,完成后再寄回香港。

CAR-T 疗法以基因改造方式令T细胞变强。(图片:cancercenter)

细胞顺利回港后,病人会接受化疗令体内原有的T细胞减弱,再植入经加工的T细胞。届时人工T细胞就会发挥作用,主动杀死CD19癌细胞。以往标靶药物治疗下,抗体在吊药终止后便会殆尽;而 CAR-T 疗法下的加强版T细胞则会在病人体内继续繁殖,甚至持续多年,有助长期控制病情。

然而由于目前香港只有一间药厂注册有关疗法,而且加工程序须在美国进行,加工专利技术昂贵,所以在香港使用CAR-T疗法的费用相当高昂。区医生指美国医院的CAR-T疗法收费方案一般要100万美元(约780万港元),他估计药厂会按世界各地可能略为调整费用,但个案仍需要300万港元医疗费。

疗法昂贵具高风险 副作用难熬目前难以普及使用

但是CAR-T疗法并非治疗血癌的万能之道,除了医疗费高昂,CAR-T疗法在治疗方面同样有所限制。首先病人体内要有足够的T细胞以供抽取,癌细胞表面亦要有足够的CD19可让T细胞辨认,否则T细胞无从攻打。而T细胞本身或会衰弱,并不保证一定能战胜癌细胞。区医生坦言,根据文献,经 CAR-T治疗的病人,长远的生存机会其实只有约40%。而且细胞加工程序在外国进行,运送过程来回需时14至21天,情况紧急的病人未必有足够时间等候。此外,重新植入细胞的程序前牵涉化疗,对于末期或高龄病人而言并不容易承受。治疗过程中攻打癌细胞的“战斗”若激烈,或会超出病人自身的负荷,导致高烧、脑筋混沌、体内产生毒质等情况。区医生指,有3至5%病人因而需送入深切治疗部,甚至有生命危险。

CAR-T 疗法同样牵涉化疗,末期或高龄病人或难以承受副作用。(图片:cancercenter)

区医生指,目前 CAR-T 疗法只能用于治疗血癌(ALL)及淋巴瘤,并即将会应用于治疗骨髓瘤。相较其他疗法,CAR-T 疗法同样有风险、副作用以至失败个案,而病人长远的生存率亦非百份百。而且,CAR-T 疗法不同于一般使用现成(off-the-shelf)药物的疗法,而是要针对每个病人的个别情况度身订造,在成本、质量控制、牌照以至运输方面都具有难度,所以目前仍然难以短期内在医疗系统中广泛应用。

区永仁医生,香港注册血液科肿瘤科专科医生(照片由医生授权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