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长期或是病变警号 中医调理可标本兼治
相信大部分女士也曾经历过经痛的折磨,根据香港大学的研究指出,80%香港女性也受原发性经痛问题影响。一般的痛经会随著年纪的増长有所好转,但若是长期受痛经困扰,或严重到影响生活,便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号。本文请来吴盈盈中医师为大家讲解关于痛经的各种疑问。
正常的经期及周期
月经分为经期与周期,经期是指出血的日子,一般维持3至7天,一位身体健康的女士,她的经期通常于5至7天便会完全干净。正常来说,经血每次的出血总量约80至100毫升,颜色通常偏暗红,无血块及疼痛感,经后亦不会有特别分泌物。
而月经周期则指从月经第一天到下次月经第一天,一般约为21-35天。在中医角度,不同的体质也会影响到月经提早或者延后。吴医师指出,若喜欢吃辛辣食物、休息不足引起血热,或因压力大引起肝气郁结等情况都可引起月经提早;而气血不足、肝肾虚弱则会使月经延迟。
了解痛经成因 中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吴医师指出,在中医角度,正常女性行经前体内冲任二脉之气会调动,以促进经期排泄,故此行经前或来经头几天小腹会有轻微酸软感,乳房稍觉胀满的感觉。“但若女士气滞血瘀、寒凝经络或者气血不足,则会引致小腹或乳房胀痛、头晕等不适的情况出现。”
中医常以气血和经络的概念以治疗痛症,其中涉及两大范畴:“不通则痛”及“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是指为物质过多引起的实证,由于气滞、寒凝或血瘀引起气血循环受阻于子宫,引起疼痛;“不荣则痛”是指为气血不足引起的虚证,由于气血不足或肾气不足,气血无办法顺利推动至子宫,引起疼痛。
另外,吴医师补充,现代女性亦会因饮食失调、精神压力、缺乏运动及保暖不足等而引致出现痛经问题。
不同体质的经痛类型 中医纾缓好方法
气滞血瘀体质:
月经时会感疼痛、抗拒按压小腹,两脇胀痛、月经颜色偏深红及常伴见心情容易忧郁寡欢。经血中带有血块,排出后疼痛可缓解;若月经后期出现水漾分泌,则需留意可能在输卵管以上出现炎症或阻塞问题。
建议可饮用玫瑰蜜糖茶,以疏肝行气解郁;平日亦应保持心情愉悦。
寒凝血瘀体质:
多与喜食生冷食物有关,常伴见小腹冷痛,经血量少。暖敷后会稍为缓解,平时会有面色青白,四肢不温等问题。
建议可暖敷小腹,以温经通络的药材,帮助行气止痛;平日应少食生冷如:沙律、刺身及冻饮。
气血虚弱、肾气不足体质:
行经前容易头晕身倦,月经时会感到腰酸腿软、月经颜色偏淡质地亦较稀少。
建议可于经前饮用红糖姜茶,服用补益气血'补肾益气为主的中药,亦需注意饮食均衡以摄取足够的营养。
止痛药缓解经痛“治标不治本” 持续经痛或是病变的讯号?
吴医师表示,若月经痛到难以忍受,坊间常见的止痛药的确可舒缓其疼痛不适,但治病应求根,止痛药并不能够治疗痛经的病因。吴医师更提醒各位女士,“痛经是子宫等生殖器官发出问题的讯号,如月经疼痛超过半年以上,可能是子宫或卵巢出现了器质性病变。例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等问题,可先做妇科检查是否异常,以排除妇科病的可能,再决定治疗方法以根治病因。”
中医治疗经痛 止痛亦治痛
中医根据“补虚泻实”为治疗原则,使气血畅行及疏通经络,以达至通则不痛的目标。若患者痛经难忍,可用针灸或穴位按摩缓解痛症;中医亦会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段,以中药、针灸、艾灸甚至天灸等方法进行内外兼顾的治疗,改善患者的体质并去除原发病变。
吴盈盈医师,香港注册中医师。(照片由医生授权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