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癌】3D近距离放射治疗 副作用少存活率高
根据香港卫生防护中心调查显示,2017年子宫颈癌在香港女性癌症排名上排行第9位。随著科技和医学的改善,子宫颈癌治疗出现新趋势和突破,这就是3D近距离放射治疗,而且成效显著。不但提高存活率,减低复发率,更加可以减少副作用。
如何使用3D近距离放射根治子宫颈癌?
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张天怡医生表示,其实近距离放射治疗(Image Guided Adaptive Brachytherapy,简称IGABT)不是一件新鲜事。早在2005年,国际临床研究已经证明结合磁力共振导航近距离放射治疗医治子宫颈癌,可以有效根治癌症。直至近年,由于个案和科技逐渐成熟,愈来愈多医院和医生广泛使用IGABT。
针对子宫颈癌而言,张医生指3D近距离放射治疗是透过将医疗仪器置入子宫体内,配合磁力共振技术(简称MRI),准确索取肿瘤的位置和影像,令医生可以立体地清楚了解肿瘤位置,从而规划和判断高度数放射剂量的位置,最后透过近距离放射治疗仪器直接紧贴肿瘤,在肿瘤上释放指定剂量,杀死癌细胞。
子宫颈癌治疗方法多 按阶段严选治疗方法
张医生表示,医生会为按病人不同阶段的子宫颈癌作评估,考虑选择相关的治疗方法。简单而言,主要分为四期。
第一期:
肿瘤少于4厘米,一般会采用手术治疗,切除肿瘤。
第IB3期至第三期:
肿瘤大于4厘米(专业人士会称为IB3阶段)。这阶段下,医生一般会建议采用放射治疗配搭化疗的治疗方法。放射治疗分为两阶段,首先进行体外放射治疗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简称ERT), 配合化疗,之后再进行近距离放射治疗(brachytherapy,简称BT)。而化疗是指口服铂类物质的药物,即“顺铂”(cisplatin)作治疗,压抑癌细胞增生。
一般而言,经过第一阶段放射治疗和化疗后,肿瘤平均会缩少50%至75%。余下的癌细胞便要进行近距离放射治疗完全根治,实行内外夹击。
第四期:
癌细胞已经遥远转移到更大范围(专业人士会称为M1阶段),不能透过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对指定癌细胞范围进行定位根治。这时期可称为晚期,通常会使用免疫加标靶药物治疗。
过去一般治疗流程和3D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分别
张医生表示,分别在于3D技术的革新。
过去近距离放射治疗是用X光,为病人从正面和侧面进行X光检测,经医生锁定位置后,进行治疗。由于影像不清晰,令医生很难了解肿瘤实际的位置,甚至很难精准评估肿瘤于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和成效,难以准确判断所需剂量。在这些限制下,治疗的成效可能受到影响。
直到3D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的出现,令放射治疗起了革新的变化。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可以结合影像导航,在治疗过程中透过磁力共振(MRI)方式,清楚精准了解肿瘤变化和位置,执行放射治疗。
另外正因为磁力共振导航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的清晰度,医生可以准确地在肿瘤位置投放高剂量治疗,杀死癌细胞之余,更能降低副作用。
研究发现成功治疗子宫颈癌的技术关键 取决于放射治疗的剂量是否足够
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单位简称Gray), 简单而言是指高度数X光的能量单位。此能量是一个密封放射原直接照射和投放电能量到指定肿瘤位置。
张医生表示,有海外机构为141个第1B期至第4B期的病人进行研究调查,发现证明放射治疗癌症期间,把最高的剂量投放在肿瘤上才可大大提高杀灭癌细胞的机会。只要准确投放足够的放射治疗剂量在肿瘤上,治疗后的局部复发率可达到少于4%。但假如投放不足剂量,复发率便会高达20%。由此显示放射治疗的剂量对肿瘤复发和控制起了关键作用。因此只有3D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情况下,才能在安全的情况下使用最高的剂量。而只要治疗成功,治愈率是可以由80%升至96%。
不单是海外研究,香港也有研究显示,在170个近距离放射治疗病人中,当中80%是2期B的肿瘤病人。如果用3D治疗方式,3年存活率都由6成多增至9成。
3D近距离放射治疗可大大减低子宫颈癌治疗后的副作用
张医生表示过去2D放射治疗的副作用,往往是源于医生因不确定肿瘤位置,于是一般会采用最稳妥的方法去判断肿瘤位置。然而这种判断的不足之处就是没有能力精准锁定位置,间接在放射治疗时会同时影响附近非肿瘤的部位,最后因受放射治疗伤害,而产生较大副作用。
子宫颈癌放射治疗的副作用通常围绕几个身体部位,包括膀胱、直肠、大肠、小肠。患者轻则会出现小便疼痛、腹泻,严重可能会因放射治疗流血、发炎、失禁。
而3D近距离放射治疗正正可减低当中的副作用。由于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目的就是要精准锁定肿瘤的位置,把最高剂量的放射能量投放在肿瘤上,因此可大大减低周边身体部位的伤害和其引伸出来的副作用。如果剂量不足,更可使用插针技术(interstitial needles)加强效果。
张医生指出,现在插针和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已成熟,可确保治疗质素达到安全标准。
而海外亦有研究证明,在731个个案中,3D近距离放射治疗后而产生严重副作用的个案少至5%;相反,2D放射治疗后而产生的严重副作用则有10%。而如果比较2D治疗和3D治疗,2D治疗的5年的严重副作用足足高了15%,突显3D治疗的成效和分别。
最新治疗法 加强减低副作用
张医生分享,虽然3D近距离放射治疗已经大大降低对肿瘤位置附近的伤害和副作用,但在特选的患者与后期疾病,并旨在剂量升级,近年创新的治疗方法,包括插针技术(interstitial needles)和注射啫喱隔开子宫颈肿瘤和直肠之间的距离,从而令直肠尽量远离电疗范围,大大降低伤害而引伸副作用的机会。
医生分享40多岁女士子宫颈抗癌战 胜利关键在意志
张医生分享1名40多岁女士患有6厘米的子宫颈肿瘤。磁力共振反映出现淋巴转移,第3B期,不能进行手术治疗,要进行放射治疗和化疗。
于是该患者用5个星期时间,1星期完成5次远距离放射治疗和配合化疗,最终肿瘤缩少了50%以上,磁力共振反映的肿瘤更缩至1.5厘米,其后用近距离放射治疗完全彻底清除。
最后患者做了4 - 5次近距离放射治疗,疗程前后一共经历7个星期,最终病人成功完成治疗。在最近的抽取细胞组织检测时,确定再没有癌细胞。
张医生分享在整个疗程,病人对治疗的决心和动力付出是非常重要,因为每次治疗都要病人配合,做多些检查和影像,有心去治疗。纵使当中有些作闷、食欲不振和短期痛楚的副作用,她亦愿意坚持准时接受检查治疗,成功抗癌。
最终适逢疫情延迟开学,病人真的能在9月开学前完成治疗,陪伴小朋友开学,成功平衡病人的生活规划和治疗进度。毕竟很多时候,病人本身都有既定的生活计划,因此治疗绝对需要有合理的配合,才可以令病人有动力和能力完成整个疗程。
张天怡医生,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照片由医生授权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