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𫫇英】可积存人体超过10年 二𫫇英或致皮肤病、肝脏功能受损

撰文: 郑秀贤
出版:更新:

警方在连月来的驱散示威活动中,在多区发射多枚催泪弹,示威者亦不时燃烧塑胶杂物,两种行为都有机会释出有毒化学物质二𫫇英,有前线记者更表示已被证实长出氯痤疮,是人体积存高浓度二𫫇英的表征,引发全城关注。
据世界卫生组织,二𫫇英是一类剧毒物质,经常接触或影响人体健康。到底二𫫇英有多毒?它可能对人体造成哪方面的影响?网上传闻指,接触过量二𫫇英会影响下一代,又是否真确?以下为大家逐一拆解。

由逃化条例修订的示威活动持续将近半年,警方施放催泪弹的次数也越来越频密,不少人关注催泪弹会释放出二𫫇英,危害公众健康。(资料图片)

二𫫇英是某一类型化合物的统称,它被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定义为一组对环境具有持久性污染力的化学物质,具有非常高的潜在毒性,而且不易被分解,一旦产生就会持久地存在于环境中,对公众健康构成重大危机。

示威者焚烧的路障中,如有含氯塑胶等有机化合物,亦可能会释出二𫫇英。(资料图片/罗国辉摄)

马上按图简单了解二𫫇英:

+8

1.二𫫇英从何而来?

二𫫇英可以从天然途径释出,如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另外亦会在进行工业活动时,以副产品的形式被产生,例如在冶炼金属、制造除草剂和杀虫剂以及燃烧含氯的有机化学品(包括聚氯乙烯,即PVC塑胶)时,均会产生二𫫇英。

催泪弹和燃烧物往往带来阵阵烟雾,令不少人以为二𫫇英只存在于空气中。事实上,世上几乎所有媒介上都有二𫫇英,其中二𫫇英积聚最严重的地方是土壤、沉淀物和食品,尤其是乳制品、肉类、鱼类和贝壳类食物,反而在植物、水和空气中的含量偏低。

2.二𫫇英是如何进入人体?又能否自然排走?

世卫组织指,人类可以透过食物、水、空气和皮肤接触等途径摄入二𫫇英。其中食物是最主要的来源,所占比例达九成以上,原因是二𫫇英是脂溶性的,不易分解,会积聚在脂肪组织,沿着食物链由植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人类,因此在食物链中的位置越高,二𫫇英聚积的程度就越高。

二𫫇英一旦进入人体,就会长久驻留,因为其本身具有化学稳定性,脂溶性的特质亦令它易于被脂肪组织吸收,从此长期积蓄在体内,它们在人体的半衰期(即体内物质浓度降至最初一半所需的时间)估计长达7至11年。

3.长期接触有什么影响?

其实,二𫫇英普遍存在于所有人身处及接触到的环境,而且人体里亦有一定程度的二𫫇英,所以在总体上,于正常环境的接触是不会对健康造成太大影响。不过,由于二𫫇英始终具有很高的潜在毒性,所以大家仍应尽量减少接触。

人类如果意外地摄入大量二𫫇英,可引致各种皮肤问题,包括氯痤疮、皮肤出疹及变色、体毛过多等,并有机会影响肝脏功能,长期摄入更可能会损害免疫系统、生殖功能、内分泌系统及发育中神经系统等,尤其胎儿、新生儿因器官系统迅速发育中,对二𫫇英最为敏感。

新生儿的器官系统迅速发育中,长期接触二𫫇英或对其健康造成重大影响。(Carlo Navarro/unsplash)

一类二𫫇英化合物为“已知人类致癌物”

另外,在二𫫇英相关的化合物中,公认毒性最强的“2, 3, 7, 8- 四氯二苯并对二𫫇英”(TCDD),已被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归入“已知人类致癌物”;一些研究亦发现,二𫫇英与人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和心脏病有关。

4.如何得知环境中的二𫫇英含量水平?

不少市民担心连月来的催泪弹攻势会令空气大量积聚二𫫇英,其实环保署每月都有抽样量度本港空气中的二𫫇英浓度,近日亦公布了10月的最新数据,大家可作参考。但要注意,由于环保处每月只会采样两天的数据,而且采样地区只在中西区及荃湾区,因此相关抽样并未能涵盖全港所有地区。

荃湾区是其中一个环保署会就空气中的二𫫇英浓度进行采样检测的地方,数据显示该区的空气在9月22日录得每立方米0.025皮克,未见异常。(资料图片/张浩维摄)

不过,如上文提及,大家亦要留意,二𫫇英除了会存在于空气,还有机会积存在泥土、植物及衣物,只看空气的含量水平未必足够。其实要防止摄入过量二𫫇英,最好还是控制环境,减少进行可能会释放二𫫇英的活动。

(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食物安全中心

相关新闻:【催泪弹】催泪烟残留家居影响健康 11个贴士清理残留物质

清理家居催泪烟残留物(01制图)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