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症调查|逾4成受访者有长期痛症 养和专科医生:须适时求医!

撰文: 浩贤
出版:更新:

都市人因疾病或压力引致疼痛的情况愈趋普遍,若痛症持续超过 三个月,对患者的睡眠、情绪、集中力、与家人关系及社交生活都有负面影响,实在不容忽视。今日(4月16日)养和医疗集团(下称:养和)发布一项有关痛症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逾4成受访者都患有慢性疼痛问题,情况不容忽视。

该项调查涉及3,018名受访者,包括 981名男性和 2,037名女性,以了解他们的疼痛情况和处理疼痛的方法。结果显示,超过7成半(2,306名)受访者在过去一个月曾经历疼痛,并以女性居多,约8成受访女性表示过去一个月内身体有痛症。另外,逾半受访者表示疼痛涉及多于一个部位,而逾4成受访者更出现持续三个月或以上的慢性疼痛问题。

养和医院副院长陈焕堂表示,疼痛的部位以肩颈居多,占表示有痛症的受访者之62%,其次是腰背(38%);此外,较常见的还有头痛和涉及手脚及膝盖的痛症。年轻的受访者(介乎18至34岁)较多表示不确定疼痛的原因,亦有人认为是“身体机能退化”、“血液循环”或“受伤”所致。而中年以上(35岁或以上受访者)则大都认为疼痛是“身体机能退化”所致。当经历疼痛,近六成受访者选择以休息缓解,其他方法包括按摩或冷热敷(47%)、放松或运动(39%)、服用止痛药(37%),有三成受访者表示除了采用其他方法外,亦会选择求医(31%)。

痛症非小事 长期持续恐影响生活质素

养和医院麻醉科名誉顾问医生、麻醉科专科医生李振垣医生指出,“疼痛不只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更会导致睡眠质素差、精神紧张、专注力下降等,为工作及社交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持续疼痛而未有适当处理,会为患者带来压力和困扰,甚至引致焦虑和抑郁症,焦虑及紧张情绪会令身体对疼痛的忍耐度下降,导致痛感加剧,继而形成恶性循环。”

李振垣医生又指,导致痛症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较为严重的为癌痛,大约 8 至 9 成的癌症病人曾经历疼痛,疼痛成因包括:癌症手术后疼痛、肿瘤压著组织、或者骨转移引致的疼痛。

养和医院麻醉科名誉顾问医生张志伟就解释,以往医疗技术未成熟,医生预期病人的寿命短,只会处方吗啡药物。然而随著治疗癌症的技术不断进步,病人的治愈率亦不断提高,除了根治癌症外亦希望解决疼症问题,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素。

出现疼痛何时应求医?

李振垣医生说明,患者在出现疼痛后可留意3点:

1. 疼痛时长:出现持续3个月或以上的慢性痛症;

2. 严重程度:是否会对工作、睡眠及日常生活构成影响;

3. 长期病患者:因长期疾病正接受治疗,但仍未能改善该疾病所引起的疼痛情况。

医生团队解释,痛楚的程度就本身是主观感觉,因此在进行治疗时,医生会透过要求为病人评分、以及生活受痛症影响的程度,进一步了解病人的情况并作出合适的治疗。

(照片来源:由养和医院提供)

张志伟医生又提醒,本港存在大众缺乏对慢性疼痛的认识,加上慢性疼痛不容易找到病因,往往会因此耽误了治疗时间。其实,现时除了传统手术及药物治疗外,亦有不少治疗手法可供病人考虑,例如射频治疗,使用高频射频能量深入到皮下软组织如肌肉、肌腱,将局部组织加热到特定的温度范围,达至放松肌肉、减轻疼痛;超声波导引介入治疗,不但准确度高,既可以发现隐藏疾病,又能进行动态检查;若病人病情严重,医生亦会考虑脊椎剌激疗法,植入仪器透过微量电波刺激脊髓神经,以改善慢性疼痛。他指,该治疗收费的确较昂贵,因此只会在其他治疗方案无效时才会考虑。

养和医院疼痛医学专科医生唐家辉表示,现时香港医学院只是有关于痛症的临床课堂时长较短,会导致很多医学生在毕业后不知道如何转介病人得到相应治疗。本调查反映痛症问题十分普遍,希望本港医学院未来能增加有关于痛症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