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MV特色快、靓、正 导演李志伦:没有限制,入到mood就系好嘢
一首好歌能用耳感受之外,更可以用眼观赏。Michael Jackson的《Ghost》虽然长达39分钟,却能令你全神贯注,一看难忘,更一度成为健力士史上最长MV。香港的MV虽然未有打破什么健力士世界纪录,换来的却是根深柢固的卡拉OK文化,尤其以1990年代最为盛行,当时土地不足问题未有如今显著,高峰期一度有加州红﹑Neway﹑Big Echo、前卫﹑活力等9间卡拉OK连锁店,造就MV界的黄金年代。摄影: 龚嘉盛
1990年代的乐坛发展蓬勃,TVB成为“MV梦工场”,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原来连新人都可以执导音乐录影带(MV)。著名MV导演李志伦(Jacky Lee),至今制作超过1,500只MV,他忆述:“TVB当年的导演较忙碌,简单的MV就交由助手拍,当时自己连什么镜头都不懂,入职一两个月,就拍了胡蓓蔚的《满天飞》MV,当时19岁,什么是wide shot都不知。”虽然当年硬着头皮尝试,却误打误撞,成为现今著名的MV导演。
李志伦认为,MV经历过不同的呈现方式。由飞图年代开始,MV只是音乐的辅助产物,甚少讲求画面构图或故事。“早期只要少女在公园随处走走都可以制成MV,当时是一个香港卡拉OK诞生的年代,后来宝丽金天碟,才开始有歌手在MV中出现,到我们的年代,才是歌手亲自演出。”
行业生态改变
近10年的卡拉OK潮流领导着MV发展,毕竟观众唯一接触MV的途径,除了电视,便只有卡拉OK。直至2003年沙士期间,多间卡拉OK结业,加上互联网兴起,才开始改变行业生态,有别于传统电台打榜的方式,MV成为歌曲的主要宣传渠道。李志伦解释:“现在有互联网,你要MV有noise,就要吸引人留意,例如MV有裸女唔著衫,性感女子组合跳舞,网络平台的MV要这样才吸引别人。”
近年兴起一些以故事性为主的MV,用故事引起别人共鸣,就是李志伦口中的“noise”,但微音乐电影除了引人关注,原来都是揾资本的方法。他补充:“近年不少人觉得3分钟MV不够商业,因为影片长度太短很难找客,但一个10分钟的MV,亦即是所谓的音乐电影,budget自然可以再大些,形成微电影的气候!”
香港特色:快、靓、正
香港的MV受卡拉OK文化影响,其实千禧年,曾经兴起过CG动画热潮,可是CG成本高昂,一秒24格,要逐格花时间制作。李志伦表示:“现在CG只是得黎明爱用,他为自己的MV不惜工本去做,但商业机构不会有CG的budget和时间,有好歌就会马上推出市面,画CG分分钟用上两个月时间,但经常要赶,CG渐渐被淘汰。”
没有高成本制作,有人认为香港MV会被比下去。美国MV制作资源庞大,用上电影器材拍摄,例如Madonna曾远赴沙漠拍摄,韩国MV亦有政府大力支持,台湾文化气息重,拍的小品故事亦十分出色。至于内地,更加是重金打造,李志伦曾经试过用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场景为内地歌手制MV,“封了个城去拍,真系好夸张!一只MV(budget)都百几二百万。”香港被比下去之余,年前更闹出900元拍劣质MV的笑话,可说是业界悲歌。
业界每年MV制作费上千万?
香港乐坛在经过1980、90年代的辉煌后,近20年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然而这个行业却从没有消失过,无论台前幕后更不断有新人加入,如果真的是如此不济为何仍能运作?经常帮独立音乐人和乐队制作MV、打滚唱片业十多年的Tim Wong,就指出从MV的制作上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好作品要懂欣赏
“森美在早前《叱咤颁奖礼》上提到一个MV制作费是5万元左右,其实这是中上级数的价钱,几千几百元去拍的大有人在,问题是出来的效果。如果用森美的说法,我会这样看,香港3个电台的流行音乐榜,一年52个星期,每周各出产20个位置,单是计冠军歌,扣去重复的话,每年约有90首,这些歌九成都有拍MV,条数好明显,5万乘90就是450万,不要忘记余下还有第2至20位的歌曲,粗略算算整个业界一年投放在MV的金额是数以千万计。”
既然拍MV的预算上落可以这么大,中间的差别在又哪儿?Tim就表示因为制作方和唱片公司合作的模式有很多,有时未必单是拍一个MV就完事,这也影响了所花的费用。“大公司和细公司投放的金额一定不同,如何拍也未必是导演话事,香港有实力有热诚的人很多,例如女子组合FFx的900元MV事件,我问你2015年最记得的MV是哪个,好多人都答FFx,一个垃圾MV大家会记得,但好的呢?这是香港人艺术修养的问题,大众看一个MV不会花一小时去细味,看过就算,再好的MV于现今即食世代,也未能令人留下印象,这是悲哀的。”
Tim以一般人吃惯劣食作比喻,当有大量低水平的MV给你看时,突然有一个很美味,也只是那一刻有感觉,然后很快又被随后而来的劣食所淹没,MV市场的不景气,观众和唱片公司双方都有责任。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