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从三个阶段看许靖韵:我好怕揭开小背心面具会令大家失望
如果每位艺人在娱圈生涯中也有一个爆发年,今年大概便是属于许靖韵(Angela)的爆发年。由2010年参加英皇新秀歌唱大赛入行,许靖韵曾被媒体称为“翻版泳儿”,可惜苦等八年,仍未有一个机会让“许靖韵”这个身份直面面向乐迷。但自己机会自己制造,今年许靖韵连番曝光,不但得到香港乐迷认同,更成功步向内地市场,进一步扩大自己的音乐版图。不过伴随成功而来,总是会让人患得患失。由“小背心”走到《创造101》的“点赞王”,Angela其实总是在担心:“我怕揭开面具后会令大家失望。”摄影:黄国立Hair:Veron@Hair CornerMakeup:Khaki YanOutfits:Avenue 1218场地:英皇骏景酒店Monkey Cafe & 骏景轩
小背心:我怕大家会失望
许靖韵自去年以“小背心”身份在网络上翻唱歌曲,虽然一直幪面示人,不过却大受网民欢迎。还记得去年“小背心”红得可以开一场小型音乐会,而音乐会上,她亦终于脱下面具,以真面目示人。Angela曾表示,希望大家记得的是“许靖韵”多于“小背心”。不过现实情况是,不少乐迷也知道“小背心”便是许靖韵而到场。
Angela自己也表示:“其实当晚应该有99%观众已经知道我是许靖韵才进场,我上网见到一些留言发现他们很厉害。因为我平常在网上会遮著面孔,只露出嘴唇让大家看到,但很多网民也会留意我那时期的发型、指甲颜色、饰物,从而对比‘小背心’和‘许靖韵’到底是否同一个人。但在揭面具前,我总是在担心,因为大众都是期望有惊喜,有些网上留言说,如果当晚揭开面具不是许靖韵便好看了,我便怕揭开面具后会令他们失望,更怕他们会认为我搏宣传,有新歌才悉心安排整个‘小背心’的角色。”
《创造101》点赞王:其实我以前真系好怕跳舞
冲破第一层恐惧,一个歌手在踏上成功路前,总是要突破千万个舒适圈(Comfort Zone) 。而《创造101》正是Angela要面对的另一个关口,节目第一集已表明自己的弱项是跳舞,但由于是女团选秀节目关系,Angela在往后的训练中,也需要集中克服跳舞的问题。每个人恐惧一件事物也会有原因,问到Angela为何会对舞蹈产生恐惧,她忆起了第一次在镜头前跳舞的往事:“以前我是死也不会跳舞,尤其在镜头面前,我会觉得自己擅长唱歌弹舞,便做好这些部份,不要做自己不擅长的。因为第一次在镜头前跳舞,真的打击到自信。”
原来Angela第一次跳舞是在TVB的节目当中,唱跳《火热动感LaLaLa》:“我记得当时不断被排舞老师闹,因为我真的一个舞步也记不住,最后也变成我唯一一次在电视机前跳舞,一直到《创造101》才有第二次跳舞的演出。”
最初参与《创造101》,就连Angela身边的同事也取笑她说:“应该很快可以回来香港,妳不懂跳舞,怎样斗赢其他参赛者?”但后来所有人也刮目相看,因为Angela真正克服面对镜头跳舞,已是《创造101》后期的事情:“《创造101》第二期,当时要对著镜头跳主题曲,当我一看到镜头时已惊恐不已,所有舞步都跟不上节奏。后来一直练习,到第八期跳《别人家的孩子》时,终于克服了这个困难,总算对自己有一个交代。”
歌手许靖韵:其实我最钟意摇滚
谈论起跳舞,其实Angela一直也希望可以推出一首跳舞歌,她更笑言:“现时要再多给点信心公司,免得一下子推出跳舞歌,会吓著同事。”反而比起跳舞歌和抒情歌,Angela更喜欢摇滚曲风,但现实总是残酷的,经过“小背心”和《创造101》,我们不难察觉市场对Angela演绎慢歌的反应总是较好,许靖韵自己也表示:“其实整个香港市场同乐迷普遍也是喜欢抒情慢歌,所以早几年一直推出摇滚作品,纯粹是因为自己真的喜爱。我本身会听很多摇滚作品,例如Imagine Dragons等外国乐队,还有Avril Lavigne等女生摇滚的代表,其实她影响了我很多。不过几年来的时间,公司也觉得我应该要走一个乖乖女的斯文形象,乐迷也见惯了我这一面,所以大众的意识形态上会觉得我应该是这样。但我觉得既然大家经常说艺人要多面向,我更希望自己可以走型格路线,因为摇滚才能表露到我真实的性格,其实我比较直接、大癫大废,所以我都觉得形象应该要以性格行先。”
内地市场接受能力比想像更高?
歌手到内地发展,总要面对文化差异上的问题,始终内地与香港在音乐产业上的发展历史不尽相同,广东乐坛在80年代改编日文歌,再到拥有自己的广东原创作品,香港的乐坛早在三十年前经已发现成熟。反而内地的音乐产业在近年开始飞跃起来,加上剧集及抖音等媒介的渲染,现时内地不少音乐可以用疯传去形容,尤其一些“较甜”的作品,如《学猫叫》、《有点甜》一些偶像题材的歌曲,可说是近年内地音乐文化最为风行。对于Angela来说,又是否适应到这种文化上的差异?
她直言:“其实我觉得差异不算太大,当我与其他练习生聚在一起,分享大家的歌曲选单,发现很大部份也非常相似。甚至我觉得内地对音乐的接受能力更强更广,就以摇滚乐作例子,内地的Rock歌比香港更多更红,我自己在这段时间喜欢上华晨宇的音乐,他也有不少摇滚作品。当你对比一下,香港有没有这类型的歌曲和歌手,原来是没有的时候,便会发现在内地反而令你对音乐的理解更为广阔。”
在北京工作时,Angela为了适应当地的音乐文化,曾到不同大大小小的Live House听现场演出:“我有些朋友很喜欢宋冬野,而当地的Live House其实也充满著这类型的indie歌手,在当地生活时,便会感受到其实北京的音乐文化很强,而这种氛围某程度上也是因为乐迷的接受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