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傅珮嘉隔14年终回归香港乐坛:当年文青歌手好难做
做艺人要多面,这似乎是娱乐圈蓬勃以来已订立的规则。现代人喜欢以“Slash (斜杠青年)”一词去形容拥有多重工作身份的人士,而艺人或许是最能体现Slash的其中一种职业。就如傅珮嘉(Maggie),她同时是一位歌手、作曲人、餐厅老板,更是人妻人母。作为音乐人,她以傅珮嘉和傅又宣来区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工作,最近推出新歌《绝望元年》,到底为何足足隔了14年,傅珮嘉才回归香港乐坛?摄影:梁碧玲
傅珮嘉/傅又宣/高雪岚:“其实我冇改名瘾”
在傅珮嘉的演艺生涯中,她一共以三个名称示人,分别是:傅珮嘉、傅又宣以及高雪岚,当中傅珮嘉才是她的真实名字。对艺人来说,太多艺名可能会弄巧反拙,让人搞不清谁是谁,不过Maggie却说:“2014年去台湾做国语碟,经理人公司建议用一个全新的身份去示人,就如张惠妹也有另一身份叫阿密特。当时我思考,一个人换了名字是否就可以用不同身份去做不同的的事情?于是我在香港便叫傅珮嘉,唱广东歌、当餐厅老板娘;而台湾的傅又宣便是一个文青歌手。其实我没有‘改名瘾’,只是机缘巧合而已。”
歌手/傅又宣:“在香港当歌手很难”
虽然傅珮嘉过往在香港有不少著名音乐作品如《绝》、《转》等等,但她深信在台湾,没有人会知道傅珮嘉、有什么大热作品,于是破斧沉舟以傅又宣的名字给自己一个再出发的机会。大概谁也料不到,当年推出一首《爱.这件事情》,在Youtube会有四千多万点击,Maggie坦言:“这在香港是很难做得到,并不是因为人口规模问题,而是香港人较难接受不一样的事物。故此在香港当歌手需要一心几用,除了唱歌,可能还要兼任KOL、拍电影,才能满足观众对你的要求。台湾会比较单纯一点,即使你毫无名气,只要音乐做得好,你便可以红。”
被嘲讽红歌唔红人:“其实我只系比较早去做文青歌手”
作为一个歌手,Maggie由19岁开始便出道成为唱作歌手,当年香港也还未开始流行这类型的歌手,于是她被归类为“另类歌手”,而非主流音乐的一部份。某程度这也可能是Maggie值得骄傲之处:“我写爱情歌,比较少用直白的方式去讲我爱你、你爱我。反而我会留有幻想空间,让人天马行空的想像,就如以前我有一首《干掉你的胃》,当时交给公司,每个人只是听到歌名也开始反对。但其实这首歌的内容却非常实在,是诉说女生想引起男朋友注意,于是幻想自己潜入他的胃里,令他不舒服要看医生,从而引起他的注意。”想法较另类,令她的音乐路也走得较崎岖,很多人说她是红歌不红人,以前Maggie会比较介意这样的评价,现时看化了便觉得:“起码大家也认识我的歌,有很多人唱了很多年也未必有一首代表作。说白一点,其实我也只是提早了一点去做一个文青歌手。”
作曲人/傅珮嘉:“老公话好听就可以做歌”
身为作曲人,主观性很重要,因为这评定了一个音乐人的品味到底如何。傅珮嘉足足隔了14年才再次推出广东新歌《绝望元年》,或多或少也是因为音乐人的偏执,不过Maggie却深深被丈夫影响了她的看法:“香港是我音乐路中很重要的一段成长路,也是自己的家,所以当我要再推出广东歌,自然会更加紧张,希望必需是最好的作品才能面世,于是一直蕴酿了很久。直至一次我和丈夫在车上听歌,问他觉得几首歌如何,他便直接答我觉得A好听、B不好听、C好听。最初我有一点气,因为他这样的答案令我感到无所适从。”
后来Maggie的丈夫却跟她说:“其实你会不会想多了?你做一首歌,往往也只是在听行内人的意见,但其实你是希望街外的人也喜欢你的作品,让他们购买、广传,而对行外人来说,可能他们的世界就只有好听不好听,背后的创作概念、故事,未必有想像中那么重要。或许他们在街上某间商店听到一首作品,他们的第一印象要好听,才有兴趣发掘更多的内容。”一段说话,令傅珮嘉的音乐变得更纯粹。虽然今次《绝望元年》是由陶山及袁咏琳作曲、黄伟文填词,Maggie只负责主唱部份。不过在选曲时,Maggie同样会让丈夫听一次Demo,好听?不好听?丈夫说好听便可以正式著手筹备。
当日与Maggie访问的场地正是她与丈夫主理的“三星台菜食堂”,一边聊天,Maggie也不忘老板娘的本色,打理一下餐厅内的事务。大概这就是她口中从艺人生涯当中学会的Multitasking,毕竟日间要应付歌手宣传、录歌、拍摄等工作,晚上又要回家尽母亲的责任,还要抽空处理餐厅。我说:“大概香港不少女生也会很羡慕你这种Slash的生活。”她却道:“只是因为她们不知道背后有多累,要牺牲多少时间。”原来为了应付多种身份,Maggie每天比一般都市人睡得更少,能睡5、6小时已算是奢侈。到底是什么驱使她坚持要过这种生活?留意下一集专访内容。